第15部分(第4/4 頁)
少可以完全設計出其中確定之部分;他們以此種假設為基礎,憑己之力
去從事立法、建國之工作。在經歷了現實生活之錯綜複雜、冷庫無情和
難以捉摸之後,他們便大搞教條、迫害、鍛鍊、修剪、秘密訓導,和種
種過於自信的愚蠢之活動。當他們熱衷於某些善良意向時,他們會毫不
猶豫地掩蓋事實真相,鉗制思想,扼殺騷動之首創精神,抑制明顯有害
之慾望……
羅素曾經表達過這樣一個意思:理想主義如果和愛好權勢相結合,就會一再地把人類社會引入歧途。可以說,柏拉圖那樣的理想主義代不乏人,自他而始,一路往下,直到卡爾·馬,這些牧師、學派、謀士、領袖們都熱衷於用哈耶克批評過的那種“建構理性主義”為人類設計明天即理想國。由於他們堅信自己的目的是為了人類的“至善”,所以,這種理想如果和權力結合(在柏拉圖那裡,“理想”或“理念”就是權力,因為只有擁有這種理念的哲人才配當統治者,叫“哲王”),災難就開始了。為了他們的“至善”,他們可以毫無愧疚地大搞教條、迫害、鍛鍊、修剪、秘密訓導,就像奧威爾的小說《一九八四》。同樣,為了他們的“至善”,他們會毫不猶豫地掩蓋事實真相,鉗制思想,扼殺騷動之首創精神。在“至善”的理想面前,一切殘忍不過是達至理想的手段,手段而已,不足論之,甚至它還可以因為目的而合理化。於是,在至善的理想和殘忍的手段之間,就是一條哈耶克所謂的“通往奴役之路”。
沒有讀過威爾斯的《新馬基雅維裡》,但上述這一段文字,簡直就是針對《一九八四》中的“大洋國”。難道這是一對姊妹篇?
補:在胡適抄錄《新馬基雅維裡》的文字中,這一段有關自由的表述甚為剴切,茲轉錄:
特權和法律之約束不是自由唯一的敵人。一個人若是沒有文化、缺乏教養、營養不良、一貧如洗,他便失去自由之可能性。對他來說,自由毫無價值。一個在水中作垂死掙扎之人,他唯一想得到的自由,就是出水上岸;在他上岸之前——他願意用一切別的自有來換取求生之自由。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三十 “美人不及俄人愛自由”?(1)
已是1915年的初夏,這一年的6月5日,韋蓮司約胡適的康大同學客鸞女士去郊遊,胡適與客鸞在路上相遇,客鸞告訴胡適這件事,胡適很高興地說:你們郊遊回來,如果惠顧寒舍,我當煮茶招待。同學笑著答應了。下午五時,郊遊回來的她們來到了胡適的住處,胡適不失言,享以龍井。兩位女子皆不同流俗,在胡適這裡放鬆自如,一點也不感到拘束。兩人談笑風生,直到傍晚才離去。次日,和胡適同住一起的法文教員很好奇,問昨天胡適房中笑語喧譁的是誰,胡適告之。這位法國佬很感慨,他也告訴了胡適一件事。幾個月前,他和兩個同事約兩位女子(也是同事)到自己住處小集,其中一位女士告訴了另外一個女子,後者驚怪,問誰是陪伴人(原文為“挾保娘”),答曰沒有,對方益加驚怪。此事傳出後,還引起誹議,不得已,便把約會地點改作外面的茶室。等到去的時候,茶室卻又滿座。這位法國佬便說:還是到我那裡吧,難道我輩還在乎別人說什麼嗎?幾人掉過頭來,再回住處。不過一次飲茶,經歷卻這樣一波三折。聽完故事,胡適它記到日記裡,說,這事雖然細小,但卻證明自己以前說的話:此邦男女交際不自由。胡適剛到美國就感覺到這一點,他在給母親的信中曾這樣介紹:“美國男女平權,無甚界限。此間大學(指康乃爾大學,筆者注)學生五千人,中有七八百女子,皆與男子受同等之教育。惟美國極敬女子,男女非得有人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