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心理醫生大有人在,絕不只是一兩個,這隻能說明生意好做,只能說明患者多。這要以多大的人群基數為基礎呢?如果人少,這種職業行當是不可能存在的。現在的酒店食雜店五金店等充斥了大街的兩旁、城市的各個角落,為什麼在封建社會時這些店只能集中在一處而不能四處開花如此分散呢?就因為那時人太少,現在人太多。由於消費者太多,分散開來四處開花生意也照樣掙錢的很,四散分開也就是必然的了。
產品的差異化,分工的越來越細,也完全依賴人多。布料,每個做衣服的人都需要,一但變成衣服,就只能適合某一個或某一類人了,無形中就把大部分需要者剔除出去了。在需求穩定但不太多的情況下,只能有綢緞莊、布料店。賣的是衣服的原料,經過裁縫的加工,才能變成衣服,不可能有現成的衣服出賣。所以,人少的時候,分工無法出現。人多就不一樣了。一個服裝廠再大,一天能生產多少套衣服?與數以百萬計千萬計數以億計的市場相比,實在是太渺小了。廠子再大,一年到頭不停地生產,也根本無法滿足這麼大的需要。從這個浩瀚大海中取一滴水對一個企業來說就等同於一頭小牛面對浩瀚無邊的的三峽水庫,永遠都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這就為差異化生產提供了基礎。布料變而為衣服,衣服又細化為各種服裝:有冬裝、夏裝、春秋裝,有工作服、休閒裝、時裝、運動裝、職業裝,有西服、中山裝、唐裝,有兒童裝、老年裝,有男裝、女裝,肥人裝、孕婦裝,等等;穿著又分為上衣、褲子、鞋子、帽子、腰帶、領帶;衣服又分為內衣、外衣、襯衣、襯褲、內褲、毛衣、羊絨衣、風衣、皮衣。。。。。。這種分類,簡直就要無窮盡了,但這還只是一個大概的分類。現實中的分類,比這個要更細更全十倍不止。衣服上一個小小的紐扣,就細化出多少新行業來。從材質上它分為銅釦、玻璃扣、有機扣等,從形狀上它分為方扣、圓扣、三角扣等,再進一步深化,又發明出拉鍊、粘扣、子母扣等,並且在一刻不停地深化下去。分工只所以能如此徹底地進行下去,就是因為人多。人太多了,市場太大了,對一個工廠來說,只要生產其中任一小種類如衣服上的紐扣中的拉鍊,市場就大的了不得,根本就幹不過來,錢也就掙不過來了。一個廠子幹不過來,就會出現兩個、三個。。。。。。。順理成章,一個新行業就出現了。
總而言之,分工越來越細,商品越來越豐富,服務越來越齊全,歸根結底,都是因為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密集的緣故。
這種人多這種密集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表現為城市人口的急驟增多,另一方面表現為人口由分散走向集中,由地理位置即距離造成的互不相干變為跨越了空間距離的緊密接觸、互相依賴。
在人類歷史中,這一趨勢表現最明顯、變化最驚人的階段就是從工業革命開始的至今二三百年的歷史。
工業革命是如何爆發的,歷史學家早已做過分析和描述,有高中文化的人基本都知道這幾個基本特徵:美洲新大陸的發現,殖民地的大量開闢,日不落帝國的建立,各殖民地的被殖民者在武力威脅下的文化、物質、社會價值等方面的同化,使殖民地宗主國的產品成為具有世界市場的商品。此時的市場範圍,遠遠超過古希臘的船隻所能到達的地域,此時的消費者,多於古希臘時期何止千萬倍,此時銷售的商品是每個人每個家庭都要使用的各類棉或毛的紡織品,而不是源於自然的產量受土地限制的各種地方特產。面對無窮大的市場,手工作坊式的生產是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需要了,在經濟規律的作用下,在追求超額剩餘價值的利益驅動下,由手工生產向機械化生產的轉變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生產的機械化,使一個生產過程,再也不能由一個人或幾個人來完成了,要由越來越多的人來共同完成。從事一種產品生產的人數,由幾十人增加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