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部分(第3/4 頁)
了唐氏族國的依附氏族。在河南東部,太昊人向東匯合進了黃淮土著,以後大約作了大商的方國。從夏時代以後,華人和稷人匯合起來1支氏族,就是周氏族。周氏族向東遷徙,正在洛河和豫西山地。
公元前1500年,唐氏族國衰落,周氏族興起。在以後的幾百年裡,周氏族和山西的夏後代,沁水地區的豳氏族匯合起來反商聯盟。大商衰落,以姬姓氏族為中心的周氏族國建立起來。
考古伏羲
距今8千年到距今6千年的2千年間是伏羲時代。對於伏羲時代,古書資料很少,不足以成章,但是,考古的資料卻很豐富。本文使用考古資料,請讀者細心體會。
伏羲人的考古名字是“裴李崗文化”。裴李崗人分散在豫西山地東部邊緣的淺山丘陵地帶,豫中,豫南,直至黃淮平原,以嵩山周圍為密集。年代距今8000~7000年。遺址中有房基、窯穴、墓地等村落遺蹟,似有一定佈局,居住建築集中在遺址中部。窯穴主要在南部,墓地在西部和西北部。房基為方形或圓形半地穴。墓穴排列有序,多單人葬。磨製石器多於打製石器,最有代表性的器型是帶足磨盤、帶齒石鐮和雙弧刃石鏟。
裴李崗文化首先在河南新鄭市裴李崗村發現,分佈於河南的這種使用紅陶、以壺盛水盛糧、用三足缽燒飯的裴李崗人使學術界對中國古代文化的發展水平作出重新的評估。
唐戶遺址位於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西南部,面積為140萬平方米,是一處多時代村落群址。在一處朝陽的山坡上,有規律地分佈著三排大大小小的半地穴式房屋基址,在房基之間,還依地勢修建了一條排水溝。這些房屋最小的不足5平方米,最大的一間則超過20平方米,房子雖然以單間為主,但也有少部分為雙間,這說明當時已經開始具備了家庭形態。在房址裡,還發現了大量的石磨盤、石鏟、石鑿、石鐮等石質生產工具和大量的生活陶器。其中石鑿、石鐮等製作精細,刃部鋒利,說明當時生產力發展已經達到一定水平。
過去發現的裴李崗文化時期的遺蹟都以墓葬為主,極少發現有房址。而唐戶遺址一次就發現大面積的居住基址,這在全國是首次。這些房址佈局合理,具有明顯的規律性,且房址面積差異明顯。
賈湖遺址是一處重要的裴李崗文化遺址,它位於河南省舞陽縣。離遺址最近的是泥河,距遺址僅1公里。泥河源於葉縣,在遺址西8公里處流入舞陽縣,貫穿全境,在出境處注入澧河。
在灰河和泥河之間有一片小湖泊,即是賈湖,賈湖村坐落在賈湖北岸。
遺址位於賈湖村東,平面呈不規則的圓形,總面積萬平方米。發現房基45座,陶窯近10座,灰坑370多個,墓葬300多座,出土陶、石、骨等各類遺物數千件。從文化層豐富的堆積物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大量的動物骨骼和植物標本。當年在附近的崗丘和山坡上,有著稀疏的慄、櫟、胡桃、榛等植物組成的落葉、闊葉林,林中常有野豬、麋鹿出沒其間。溝坎和斷崖邊上生長著矮矮的灌木叢,其中酸棗點點,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在聚落以外有廣闊的大草原,貉、梅花鹿、野兔等動物自由自在地追逐奔跑,構成天然的狩獵場。聚落附近的湖沼旁邊,獐、麋鹿自由徜徉,時有丹頂鶴、野天鵝婆娑起舞,不時傳來聲聲啼鳴。聚落周圍是先民種植的稻田,間或可以聽到陣陣悠揚的笛聲。
從40多座房基來看,賈湖先民的居住條件十分簡陋。房屋面積一般都很小,多在幾平方米到十幾平方米。房屋的平面以橢圓為主,兼有圓形、不規則形和方形等。建築形式基本上為半地穴式或淺地穴式,另有少數為平地起建的。門道多為臺階式,也有少數為斜坡式。半地穴式房屋是賈湖聚落的主體建築,建築一座這樣的房子,首先要從外面運來足夠的黏土、沙、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