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4 頁)
出奇,惹人發笑。若將這件物品白送他們,很少的人願意費神取走了。有些人喜愛搶劫,軍隊很感激他們出力,才得到一大部分現在售賣的物品。時常在拍賣中出現,當他們決心欲得的恩物,任人出價的時候,就面帶愁容;凝神傾聽,因為他們原已不費分文,白白取得,現在不甘心比提出的高價還出一個更高的數目。許多皮衣都售賣出去,得到很大價錢,因為天氣日漸寒冷……所以一切厚暖衣服,都風靡一時,價格驟高了。”(《1860年北中國戰爭敘事》)
侵略者在瘋狂劫掠、破壞之後,為了銷贓滅跡,為了“對清帝加以嚴厲的責罰,並且留些報復的痕跡”,決定將“輝煌的避暑行宮燒成平地”。英國政府首相帕麥斯頓批准了燒燬圓明園的暴行,並對此表示“衷心的高興”。
大規模的焚燒分兩次,第一次是10月6日到9日,主要焚燒圓明三園。士兵按軍令指示“奔赴”焚燒地點。從圓明園的大門前,山邊樹林濃密的山壑處,遍處散佈的鱗次櫛比的建築物,連綿不絕地循著山岡伸展開去。一聲令下,不久就看見重重煙霧由樹林中升騰起來。頃刻間,幾十處地方都冒出縷縷濃煙,不久,濃煙火焰爆發出來,煙青雲黑,遮天蔽日。所有宮殿、廟宇等建築及其歷代收藏都被付之一炬,灰飛煙滅。就連親自參與焚燒犯罪計程車兵也承認:“世上惟一無二的建築從此不能重睹,消滅無形,人類不能重新建造了。”
同時,另一支騎兵將園外建築也都一齊放火燒燬。最後,駐紮在正大光明殿內計程車兵接到命令:即刻整隊並回北京,將該殿也一併燒燬。
第二次大焚燒是在10月18日至19日。這次除焚燒圓明園外,主要焚燒了香山、玉泉山和萬壽山等處的殿閣建築。
………【16、流失國寶尋蹤】………
自1860年圓明園被劫掠、焚燬後,圓明園舊有的陳設、收藏和稀世珍寶現存國內的已不多,大量的瑰寶流落國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英國大英博物館和法國楓丹白露宮,其他如美國、日本、西歐各國博物館也都藏有圓明園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包括有商、周著名的青銅器,歷代的陶瓷器,古代名人的書畫,清朝皇帝的御璽,以及玉如意、時鐘、金塔、金鐘、玉磬等宮廷陳設品,還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琺琅、景泰藍、珊瑚、瑪瑙、琥珀、水晶、寶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藝術品。此外,還有從外國進貢來的貢品和無數的金銀珠寶。
1860年圓明園劫毀後,英軍所劫走的圓明園文物一部分獻給了當時的維多利亞女王,一部分被拍賣。獻給女王的圓明園文物存放在大英博物館,其中就有國寶級的珍品。我國東晉時期大畫家顧愷之繪製的《女史箴圖》,乃我國古代卷軸畫的稀世珍品,1860年被英法聯軍搶去後藏在倫敦大英博物館。還有一件當年和坤竊取圓明園的一個長3尺、高2尺的白玉馬,和坤被抄家時抄出,置於圓明園中,1860年被聯軍掠去,也收藏在大英博物館。另外該館還有圓明園中原藏的商、周著名的青銅器、歷代的陶瓷器、玉如意、時鐘、金塔、金鐘、玉磬等宮廷陳設品。還有清代的瓷器、漆器、玉器、牙雕琺琅、景泰藍、珊瑚、琥珀、瑪瑙、水晶、寶石、朝珠、木雕等精美藝術品。
楓丹白露宮中的中國館是拿破崙三世歐也妮皇后建立的。興建的原因是1860年英法聯軍劫毀圓明園後,侵華法軍司令孟託邦將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敬獻給法國皇帝拿破崙三世和歐也妮皇后,歐也妮皇后將送給她的圓明園文物彙集在一起,在楓丹白露皮埃爾大廈舊址底層建造了中現存大英博物館的《花鳥圖》國博物館,將這些文物存放起來。
在該館顯著的位置擺放著一座巨大佛塔,這座塔為青銅鎏金;通體各層鑲嵌有綠寶石。這座金塔頂部為日、月和三寶,這代表著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