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部分(第4/4 頁)
既然這麼好心,那我正好告老還鄉,回我的隆中草廬耕地讀書去。”
蔣琬沒想到諸葛亮答應得這麼痛快,心中暗出一口氣,卻又道:“難得太傅如此看得開,我等也就放心了。不過,丞相還說,正所謂落葉歸根,太傅既要還鄉,荊州就不必了,也該回到自己真正的家鄉去看一看了。7諸葛亮心頭一震,方始明白他那學生真正的用意,方紹這是想把他趕往徐州呢。
其實,徐州才是諸葛亮真正的故鄉,只是當年曹操攻打徐州,使得徐州血流威河,諸葛亮門庭破落,又處徐州危地,只得跟隨著叔父遷往了荊州,要論真正的家鄉,還當是徐州。
荊州一地,諸葛亮1日吏遍佈,把諸葛亮放歸其中,方紹焉能安心。而徐州就不同了,那裡的文武官吏,大多是方紹所安排的親信之輩,而諸葛亮幼年離鄉,這麼多年過來,在徐州幾乎已沒有任何宗親故1日的勢力可利用,把諸葛亮一家送到這麼一個孤立的地方,方紹才不用擔心他生出什麼事來。
明白了方紹真正的用意之後,諸葛亮不免又是一陣的心寒,苦笑道:“是啊,徐州才是我真正的故鄉,難得我的這位學生如此關懷他的老師,我諸葛亮真是不枉待他呀。”
諸葛亮的話中明顯充滿了怨憎,蔣I宛卻嘆道:“其實太傅也不必太過埋怨丞相,他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太傅不妨換位思考一下,假設今天坐在丞相位子的還是太傅,太傅能否也如此對待方丞相呢?”
一言令諸葛亮語塞。
是啊,如果今日勝得是我,我會否把方紹這個在軍中極有威信的人留下活口呢?
諸葛亮沉默不語,他無法給出回答。
蔣琬又道:“荊州乃盤根錯節之地,太傅若還荊州,就算太傅一心想賦閒養老,可是若是某些野心之輩,利用太傅的影響力,做出一些大逆不道之事,到時候連累了太傅,又如何讓方丞相處置?所以,方丞相的這般安排,其實也是為太傅設想。”
話說到這地步,諸葛亮似乎已有所覺悟,不過,不管他自認為如何,他都沒有任何選擇的權力,這一趟徐州還鄉,他是去也得去,不去也得去。
“好吧,我明白了。”
幾天之後,諸葛亮即上表皇帝,以年老體衰為名,請求其辭官還徐州養老。
皇帝那邊在方紹的授意下,自然是再三挽留,但礙於諸葛亮的一再請求,便下詔恩准,同時為表諸葛亮大漢朝的功老,特封諸葛亮為剡國縣侯,食邑萬戶。
在一個風和日麗的清晨,諸葛亮選擇了低調的離開。
一家十餘口,七八輛馬車,在城門開的第一時間離開長安,沿著東去的大道徐徐而行。
日出東昇之後,巍峨的長安城已在身邊,只餘下一線輪廓。
“停車吧。”
馬車停下,諸葛亮走出外,駐立於大道之上,回望著天際盡頭白勺長安城,臉上流露著落寞與不捨。
從徐州到隆中,從隆中到樊城,從樊城到夏口,從夏口到江陵,從江陵到成都,從成都到南鄭,再從南鄭到長安。
漂泊半生,原以為這裡就是人生的終點,卻沒想到,這裡只是夢想的終點,人生的終點卻在遙遠的徐州。
走了大半個華夏之後,卻忽然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