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回 四海茫茫欲何去?(第2/2 頁)
面。
他們底租高賃,將原本二十租一的皇田淪為牟利的工具。
他們巧立名目,收所謂“火耗”、“鼠耗”、“運費”、“臨尖踢鬥”、“茶水錢”壓榨百姓剩餘價值。
他們才是毀滅這個國家、毀滅這個政權的罪魁禍首。
即便在未來的那本《三國演義》春秋美化之下。即便將來打著勤王的正義旗號。也無法掩蓋他們自舉官職、組建私軍、擁兵自重、割據地方、越境出兵、互相攻伐的不臣之舉。
更何況,彼時董卓已殺少帝,他們陳兵河內、酸棗、南陽之時,便不怕董卓一怒之下再殺獻帝?
這哪裡是甚英雄輩出的年代?這分明便是野心家四起的年代啊!
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即便羊安再如何崇拜說此話之人,也不敢苟同其觀點。
再富有智慧的人,其言論也會受限於時代眼光和所處階級。
而當今天子又有何錯?是以十五稅一、二十稅一、甚至三十稅一的低額稅賦壓榨百姓?還是以二十餘次大赦天下的仁政迫害百姓?
第二次黨錮、扶持宦官、鴻都門學、賣官鬻爵。又有多少人能看清,這些永遠無法論證初始用意,且看似昏庸的舉措,實質於對抗士族階帶來的積極影響?
東漢到了非要改革之時。多麼輕巧的一句話?只是不知當抬眼瞧去,滿朝文武,天下官員皆為既得利益的改革攔路虎時。持此言論之人可還有勇氣繼續?
理智來說,即便站在上帝視角,後世諸多公知仍看不清,道不明的此時狀況。即便集魏、晉兩代,亦未曾根本解決,甚至於至其早亡計程車族之禍,
又如何指望凡胎肉身的劉宏能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
若定要治劉宏個錯,怕也只是他突然暴斃。由此,何進與宦官的矛盾公開化,並兩敗俱傷。由此,董卓黃雀在後,兵不血刃的謀奪大權。由此,天下諸侯名正言順的舉兵割據。
若非他英年早逝,即便東漢終將走向衰敗,又何至於滅亡的如此突然?
羊安曉得,歷代文人喜歡將亡國之罪歸咎於天子。然理清頭緒的他卻難糾結於此。眼下距離天子駕崩不過半年,此後天下將亂。
歷史的分叉點前,擺在羊安眼前的路有三條。
若是放到四、五年前,他大概會選擇做一條隨波逐流的鹹魚。然時過境遷、白衣蒼狗,此時境況,卻再難叫他放平心態,甘願如此。
匡扶漢室,短期來看,只要保何進不死,天下便不至於大亂。然其後,即便他劉辯姐夫的身份有極大優勢,欲根治國家弊疾,也將困難重重。
若欲一勞永逸唯有破而後立。然這個看似最佳的答案,卻是風險極大。一旦捲入群雄爭霸,指不定大志未成而先萬劫不復。
利弊與風險在天平兩端左右搖擺,難分伯仲。兩難之間,羊安一時難以取捨,唯有選擇暫時靜觀其變。
…………
按漢禮,納徵之後,天子需宴請群臣。然在此之前,羊安將娶蔡家姐妹的定禮,隨同一本《伯喈先生集》送到了蔡府。
—————————————————————————
按理說這兩章大量主觀的觀點很有可能成為小說的敗筆。本來確實是想寫在相關內容裡的。
然前文一百多章做了大量的鋪墊,其實就是為了寫清楚東漢滅亡的主要原因。而與後文內容也有一定關聯。不寫有點可惜。故冒險寫在正文中。
雖然筆者也反省鋪墊仍顯不夠,譬如地方徵收的各種苛捐雜稅等。
最後這兩章內容只代表筆者個人觀點,如有冒犯還請見諒。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