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營州之亂,傳奇名將王孝傑悲壯殉國(下)(第1/4 頁)
【03】戰死殉國只因隊友太慫
神功元年(697年)三月,武則天起用王孝傑,讓他與左羽林將軍蘇宏暉,統率十七萬大軍攻打契丹。
三月十二日,兩軍在東硤石谷(河北撫寧東榆關附近)相遇。
因地形過於狹窄,不便大軍行動,王孝傑主動出任前鋒,帶著少量騎兵進入谷中,與契丹展開激戰。契丹敗退,王孝傑窮追不捨。行至一處懸崖邊,契丹突然回軍壓逼。
跟在後面的蘇宏暉見到契丹人數眾多,恐慌中拋下軍隊掉頭就跑。王孝傑寡不敵眾,只得且戰且退,不慎墜落懸崖壯烈殉國!
武則天追贈王孝傑為兵部尚書、加封耿國公,派使者斬殺蘇宏暉。使者還沒到,蘇宏暉因新立戰功得以免死。
這是唐軍與契丹作戰的第二次失利!
與此同時,大唐另一支奉命征討的軍隊,在建安王武攸宜率領下抵達漁陽(北京密雲)。聽說王孝傑全軍覆沒,停駐下來不敢前進。
契丹乘勝進犯幽州,接連攻陷數座城鎮。武攸宜派遣將領迎戰,多遭敗績。
四月十八日,武則天再次調兵遣將,詔令右金吾衛大將軍武懿宗為神兵道行軍大總管,與右豹韜將軍何迦密共擊契丹。
五月初八,又起用婁師德為清邊道副大總管,右武威衛將軍沙吒忠義為前軍總管,領兵二十萬征討契丹。
從這一系列舉動可以看出,指揮打仗並非武則天所長。她左一支、右一支往前線增派軍隊,卻忽略了一個最基本的問題,到底由誰來統一指揮!
武懿宗進至趙州(河北趙縣),聽說契丹將領駱務整帶數千騎兵進逼冀州(河北衡水冀州區),畏懼之下就要向南撤離。有人勸他:“敵軍沒有攜帶糧草,專靠搶掠補充。我們佈防堅守,他們定會離散,到時乘勝追擊,可以建立大功。”
武懿宗不聽,下令扔掉輜重,倉皇逃往相州(河南安陽)。契丹隨即趕到,屠滅了趙州。
武懿宗是武則天堂侄,相貌猥瑣,生性殘忍,與酷吏周興、來俊臣是一丘之貉。沒想到殺人如麻的他,上了戰場竟如此懦弱,簡直就是耗子扛槍窩裡橫的廢物!
就在孫萬榮高歌猛進、捷報頻傳之際,閒坐觀戰的突厥人又出手了!
默啜趁孫萬榮與唐軍在幽州糾纏,後方兵力空虛之際,一舉攻陷了孫萬榮設在柳城(遼寧朝陽附近)西北四百里的老窩,把這裡的物資及老弱婦孺擄掠一空,並打發孫萬榮的妹夫乙冤羽通知孫萬榮。
前方契丹士卒聽到自己家人做了俘虜的訊息,人心頓時大亂。跟隨造反的奚族部落隨即背叛孫萬榮,聯合大唐神兵道總管楊玄基前後夾擊契丹,擒獲了契丹猛將何阿小。
孫萬榮全軍崩潰,帶數千騎兵向東逃遁,途中又遭大唐前軍總管張九節攔擊。
五月三十日,窮途末路的孫萬榮與僅剩的一名奴僕,逃到潞水東岸樹林旁休息。孫萬榮嘆惜著自言自語:“歸順大唐,我罪過太大。投降突厥是死,投奔新羅仍是死,哪裡才是我的歸宿!”
奴僕不知道孫萬榮的歸宿在哪裡,但卻清楚自己的歸宿。為求保命,他揮刀砍死了孫萬榮,割下首級投降了唐軍。契丹殘部及奚、霫等部落則全部歸順了默啜。
這一仗,從唐軍的整體表現看,堪稱拙劣至極!
武則天小瞧了契丹,且所用非人,讓她那些從沒打過仗的親戚出任元帥,到戰場撈取功名。
同時,各路將領極度缺乏大局意識,形勢有利就爭功冒進,稍有不利則畏敵避戰。王孝傑身為宰相,在一堆豬隊友中還得親自充任前鋒。
鐵血大唐的威名,在這一戰中被丟了個乾乾淨淨!要不是有突厥人配合,恐怕在短期內仍然難以取勝!
六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