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3/5 頁)
不過去年王越和餘子俊都升到了京城,王越是左都御史兼掌十二團營,餘子俊是兵部尚書。
楊巡撫很有自知之明。對比之下,他與王、餘兩位還差得遠。那些驕兵悍將在他面前,肯定不會像對待這兩個前任一樣服氣的。
方應物偷偷觀察,見楊巡撫聽得仔細。“前些年達賊屢屢受挫,又建邊牆阻之,北方河套一連平靜了幾年。但幾年過去。達賊漸漸復起,邊牆又要燃烽火了。
撫臺剛剛上任。就面臨這種狀況,萬萬不可輕忽。一旦陣前失機。撫臺也要獲罪下獄。”
楊巡撫眉毛皺的更緊了,本來挺不錯的心情,被方應物這一分析,立刻緊張起來。他暗暗想道:“古人云,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己這段時間是不是太過於輕鬆了?”
方應物用“內憂外患”嚇唬完撫臺老大人,便閉口不言。
楊巡撫抬頭看到靜立的方應物,開口道:“本院昔年數次升遷,有了布政使之位,皆得力於商相公,與你原本也不是外人。
你方才說要輔佐本官,這沒有問題,忠良之後豈能慢待?正好本官身邊缺人用,若不嫌棄也請你作西席,總比你在倉庫當書辦強的多。”
方應物大喜,這才是他的目的,便再次拜見道:“謝過撫臺提挈之恩!晚生敢不盡心盡力乎!”
楊巡撫擺擺手,“客套話便不說了,想必你也是胸有成竹,還請道來。”
方應物斬釘截鐵的說:“撫臺到了榆林城,首要第一件事情就是辦學校!”
“嗯?”楊巡撫一時間沒明白,辦學校興教化的確是很有面子的政績,但為什麼是首要大事?
“按本朝章法,府有府學,縣有縣學,衛有衛學,學中聚起各色生員。但榆林衛新建不過數年,延綏鎮移駐榆林也是五年,至今尚未有學校。
撫臺入駐榆林後,可建起榆林衛學,然後從延綏鎮軍民中,擇優秀者入學,給予生員功名。。。。。。”
“妙!”楊巡撫終於弄明白了,忍不住大聲叫好,卻打斷了方應物。這的確是個妙到極點的好主意!
這世道文貴武賤,那些武官若有機會讓自家子弟取得功名,哪怕是個秀才,那還不得趨之若鶩般搶瘋了?
再說武官或許可以世襲,但不可能所有子弟都能世襲到職位,絕大多數子弟還都要另行找出路,如果榆林城建起學校,擁有了走功名之路的渠道,誰不想進來?
別以為秀才沒出路,就是秀才也可以熬年頭,然後排資論輩成為貢生入國子監,取得監生資格後就有機會做官了!監生做了官,也比武官社會地位高,又沒有任何上陣打仗的風險。
但學校是必定把持在本城最大牌文官巡撫手裡的,別人誰也插不了手。讓誰進學不讓誰進學,讓誰成為生員秀才讓誰滾蛋,那還不都是巡撫一句話的事情?
就憑這點,不怕有需求的武官不低頭。所以建學校,既賺到了名聲,又掌握了把柄,可謂是一石二鳥,並且完全沒有任何負作用。
想明白了這些,楊巡撫怎能不叫一聲“妙”?他看向方應物的目光,再沒有了一絲半毫的輕慢,完全鄭重其事的當成智囊了。
到此時,楊巡撫對方應物的評價和廣有庫孫大使一樣了——小小年紀就能參透權力運作的奧妙,至少是十年一遇的人才!
感受到楊巡撫的熱切和重視,方應物心裡淚流滿面,小爺我這塊金子總算能發光了。(未完待續。)
第一百四十二章 誣陷?
延綏鎮新巡撫楊老大人與方應物越談越入巷,不知不覺金烏西墜、日落西山,眼看著就到了傍晚時分。
忽然幕僚崔師爺前來稟報:“縣裡洗塵宴已經準備好了,請東翁入席。”
楊巡撫看了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