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部分(第2/5 頁)
原人氏,王家亦是本省大族,三原書院就是王家所辦。”
楊巡撫聞言不禁收斂了笑容,雖然延綏鎮和陝西省成了兩個並列行政區劃。但人文地理上又很難將延綏鎮和陝西省硬性割裂。既然王家是影響力巨大的陝西大族,那就不能太輕慢了。
難怪此子特意將外祖父列到名帖上,也是花了心思的,絕非故意炫耀。。。。。。楊巡撫又把目光落到了“奉旨軍前效力”和“廣有庫書辦”兩行。
很美麗字面意義下。其實就是被髮配邊疆罷,而且過的看來不甚如意,居然慘到了去倉庫當書辦的地步。
方應物是誰楊巡撫或許一時不明白。但楊巡撫知道方清之和方清之的兒子,地方大員對京城的動向多多少少都會關注一些。
所以能不見麼?不能不見。如果他楊浩今天敢拒絕見方應物。傳了出去,名聲就要低了。若他是勳貴總兵或者世襲指揮使。那可以不在意士林名聲,但他終歸還是讀書人。
卻說方應物在門外繼續等待,不知過了多久,李老驛卒從門內閃出來,恭敬的邀請道:“撫臺大老爺傳見方相公。”
成了!還是讀書人更有共同語言!方應物按下欣喜的心情,隨著李老漢進了前廳,又換了人引著他穿過前廳向後面走去。
方應物進了後院花廳,向前拜道:“晚生方應物見過中丞老大人。”然後簡單打量過,見這楊巡撫五十餘歲年紀,目光溫和,很有幾分慈眉善目。
秦知縣見楊巡撫開始見客,便知趣的主動告辭,去籌備今晚的洗塵宴了。楊巡撫目送秦知縣離去後,戲言道:“方賢生不在學中讀書,不在軍前效力,所為何來?”
方應物看左右沒有多餘人了,便大膽道:“晚生為輔佐撫臺而來!”
楊巡撫輕笑幾聲,“你小小年紀倒是敢說話,你能輔佐本院什麼?”
方應物嚴肅的問道:“撫臺近日高升,看起來是春風得意,但可否想過未來之艱難否?”
楊巡撫不甚在意,只當是小兒輩故意危言聳聽,信口道:“聽說近年來邊事甚少,有什麼難處?”
“晚生已經先到榆林一月,各種情形多有目睹。內有驕兵悍將,外有達賊復起,不可慮乎?”
楊巡撫聽方應物說的貌似有理,漸漸皺起眉頭,“願聞其詳。”
不怕他想聽,就怕他不想聽,方應物連忙詳細說明道:“近年來,延綏鎮先後有紅鹽池、紅城兒兩次大捷,其餘時候依靠邊牆也是勝多敗少,所以官軍士氣漸驕。
更何況官軍獨服王、餘二公,對其餘文臣未必就恭敬了,撫臺按臨延綏,只怕不好駕馭。此謂內有驕兵悍將也。”
楊巡撫想想也知道方應物沒說錯,最近幾年延綏鎮功勳大把,戰績在邊鎮裡數一數二,將士沒有驕縱之氣就怪了。
雖然當前大環境就是文官掌握了主導權,以文馭武的局面已經穩固下來,但大環境之下。總還會有小氣候的。前任丁巡撫只幹了一年就走人,其中誰知道有沒有問題?
客觀的說。成化年間武官地位確實不如前代,完全屈居文官之下。但也還不像嘉靖之後那麼卑微,以至於可以隨便打罵殺頭的,楊巡撫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同時楊巡撫也知道,方應物說的王、餘二公,指的是王越和餘子俊,算是兩個前任。
王越久在西北提督軍務,提拔大將很多,幾次大捷都是他全盤指揮,在武官中威望極大。國朝第一個三邊總制也是為他而設。只是這個官名在幾十年後改成了三邊總督,所以說王越甚至可以稱得上是大明第一個總督。
餘子俊是前延綏巡撫,參加了兩次戰役大捷,而且主持修建了一千多里的邊牆,使得延綏鎮防禦形勢得到極大改善,自此之後,達賊就很難從延綏方向進入內地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