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部分(第4/5 頁)
特,空王要使群生得,光輝一萬八千土,土土皆做黃金色。(心地平,大地就平了,西方極樂世界就是如此。其實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比極樂世界更美妙。你不能入定,看不到呀!)四生六道一光中,狂夫猶自問彌勒。我亦當年學空寂(認為空即是道),一得無心便休息;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驢乘非端的。我亦當年不出戶;不欲紅塵沾步武;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行行皆寶所(紅塵裡即是佛境界)。我亦當年愛吟詠;將謂冥搜亂禪定;今日親聞誦此經;何妨筆研資真性。我亦當年狎兒戲;將謂光陰半虛棄;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聚沙非小事。我昔曾遊山與水;將謂他山非故里;今日親聞誦;始覺山河無寸地。我昔日猿未調伏,常將金鎖虛拘束,今日親聞誦此經,始覺是心即是佛。師誦此經經一字,字字爛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裡。師誦此經經一句,句句白牛親動步,白牛之步疾如風,不在西,不在東,只在浮生日用中,日用不知一何苦,酒之腸,飯之腑,長者揚聲喚不回。何異聾,何異瞽,世人之耳非不聰,耳聰特向經中聾,世人之目非不明,目明特向經中盲。合聰不聰,合明不明,軲轆上下,浪死虛生,世人縱識師之音,誰人能識師之心,世人總識師之形,何人能識師之名,師名醫王行佛令,來與眾生治心病,能使迷者醒,狂者定,垢者淨,邪者正,凡者聖,如是則非但人恭敬,亦合龍贊詠,鬼贊詠,佛贊詠,豈特背覺合塵之徒,不稽首而歸命。”(以上境界,若非大徹大悟,不能證得。)
(下午四點)
把初出家嚴肅決斷的心情,永遠保持下去,成佛有餘。我們打七,亦復如是。為什麼有的人來了七天,沒有成就呢?下山以後如能永恆地細水常流,至誠精進,一定可以得大成就。釋迦佛也是個人,我們也是個人,釋迦佛能成佛,我們當然也能成佛。不要小看了自己,不要自暴自棄。要把自己的心量擴大。《華嚴經》說十方諸佛光光相通,要修華嚴觀,證入一真法界。
根本智(明心見性)易得,差別智(一切世間出世間的學問知識)難求。不要著慌,不要輕慢,要發大心,懇切發心,好好求佛菩薩加庇,好好修持。你真正大徹大悟了,便什麼都明白了。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出家修行,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去驕慢之心,一定要依師。老師並不一定比學生強,但必須依一位有行持的真師,至誠恭敬。沒有怕的,硬要找一個怕的,心境就嚴謹起來。拜佛禮佛,亦復如是。嚴肅、誠敬、莊嚴、肅靜,保持這個境界,七天一定成佛。肅然起敬,就清淨了,靈明心,無妄想心,全都現前。成佛成聖賢,都是由肅然起敬做起。娑婆世界裡的人都是彎曲的,所以高下不平,西方極樂世界裡的人都是直的,所以地是平的。
(下午五點五十分)
教給你們一套調身用的拳法罷!(師示範解說)
孔子說:“一陰一陽之謂道。”至陰肅肅(如夜間山谷,有些人怕空),至陽赫赫(日光朗照)。物極必反,陰極陽生,陽極陰生,一往一來之謂道,繼之(陰陽)者善也,成之者性也(能夠發起陰陽的,是我們的自性)。顯諸仁(祥和慈悲平等),仁之體(就是放下,一念不生)。藏諸用(在語默動靜之間要體會)。百姓日用而不知。變通之謂事,陰陽不測之謂神(何以謂之神?能陰能陽者,非陰陽之所能。體不可見,在用上見),源始返終,神凝氣住,魂魄合一,即謂之得道,既是佛,即是仙。不能凝合,就隨業流轉六道。不增不減,與法界合一,通乎晝夜之道而知。故神(菩提)無方(不在內外中間),而易無體(說一個體,強名耳,說一個道,亦強名耳)。東西方聖人都是說這個身心。此心同,此理同,真正通達了,就無所不通。小心就是道,放心就是道,留意就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