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部分(第2/4 頁)
大人你也嚐嚐咱這家鄉酒!”賓主二人喝得盡興,楊漣對熊說:“熊大人,莫要氣餒呀!你在軍事上有蓋世之才,日後還會被起用的。”
熊廷弼第二個想見的人是王安公公。熊雖從未與王安謀面,但有關王安的傳說卻聽了不少,熊常想一個宮中的太監,從小在皇城的內書堂讀書,好學向上,濟困扶危,人又正直,特別是社稷面臨安危之際,能挺身而出扶持幼主,頗具賢大臣的風度,真是難得 !熊臨來前,聽說王安平日體虛氣短,特意從遼東帶來一些上好人參,送給王公公補補身子。王安一見熊就滿臉堆笑,說:“我二人雖不曾晤面,但神交很久了,熊大人在遼東種種作為,老奴十分讚賞,一句話熊大人是個將才!”提起遼東戰事,熊廷弼又是一肚子忿忿不平,王安勸他說:“將軍閒下來可讀一讀《壇經》,那官場沉浮勾心鬥角,歷朝都有,還是六祖慧能在《壇經》一書中說得好:‘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哈!”
熊廷弼從盒子裡拿出人參,請王安過目,王安畢竟在宮中多年,居然能說出這人參的年頭兒和名字。王安收下禮物後,取出一個扇面送給熊廷弼,說:“昨兒聽說經略要來,我趕忙讓畫工在這扇面上臨摹了一幅《牧童騎牛》圖,我還在上面抄錄了一首宋朝黃庭堅七歲時寫得《牧童詩》,送給熊將軍賞玩。”熊廷弼接過扇面一看,只見上面畫著一個憨態可掬的牧童,正坐在牛背上橫吹短笛,再看那首七言詩:“騎牛遠遠過前村,短笛風吹隔隴聞。多少長安名利客,機關用盡不如君。”熊的目光長久的停留在詩的末兩句上,他彷彿從中咂摸出一些味道來!……
四
在朝的東林黨人決定發起一場“驅方(從哲)”行動。這要緣於先皇服用李可灼“紅丸”藥猝死,而方從哲依然賞賜李犯銀兩一事。李可灼藥殺先皇朱常洛,滿朝共討之,全國共誅之,方從哲卻不以為然,他認為主要責任不在李可灼身上,因此才出現了皇上已死賞銀照發的怪事。御史們知道了這樁事後,紛紛上疏彈劾李可灼的“庸醫殺人”之罪,在輿論壓力下,方從哲不得不重新擬旨,改為“罰俸一年” ,事後方看到大臣們依然是一副不依不饒的樣子,只得又再一次擬旨改為命李可灼“回籍” 。……大臣們尤其是東林官員,看到方從哲先是袒護,後又是從輕發落,到最後竟不了了之,任李可灼逍遙法外,於是群情激憤,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地“倒閣”行動。
若要驅“方” ,需先打“狗” ,浙黨御史劉廷元便是這樣一條護院狗。當他得知黨魁方從哲遭到圍攻,便跳出來為方辯護。東林黨人給事中惠世揚首先應戰,他熟知劉廷元在“梃擊”一案中的表現,便上疏參劾劉偏袒兇犯張差,並接受鄭國泰的鉅額賄賂。劉廷元被人揭了短處,馬上反咬一口,說惠世揚結交宦官干預朝政。他煞有介事說惠世揚曾換上黑衣小帽,夜入王安在乾清宮的值房,二人潛謀定策,有不可告人的勾當。一天早朝散後,惠世揚堵住劉廷元,說:“請問劉大人,先皇駕崩,普天下都穿白色喪服,惟我一人身穿黑衣,還要夜闖宮禁,這豈不是自投羅網 ?嘻!”劉廷元聽了頗為狼狽,他後悔自己道聽途說,沒走腦子。
幾天後,新任吏部尚書張問達再次參劾劉廷元。他除揭露劉在梃擊一案袒護鄭貴妃一家外,還痛斥劉陷害提牢主事王之寀的罪行。王之寀在梃擊一案中審出內情真相,並主張追查幕後指使,卻被劉廷元在“丁巳京察”中誣為“亂賊” ,並被罷了官。皇上朱由校聽秉筆太監讀了張尚書的奏摺,當即下旨:“劉廷元降三級。調外任用。”
逐走了劉廷元,給事中惠世揚開始疏參方從哲,他歷數方的“十罪” :獨相十年,妨賢誤國,罪一;驕蹇無理,失誤憲典,罪二;梃擊東宮,庇護奸黨,罪三;恣行胸臆,篡改聖諭,罪四;縱子殺人,蔑視憲典,罪五;阻抑言官,蔽壅耳目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