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部分(第4/4 頁)
南陽、汝寧二府屬,河南府之盧氏、嵩、永寧三縣及光、汝二州並屬縣,又離水次最遠之靈寶、閿鄉,路遠運艱,共酌減米萬五千六十二石有奇,免其辦解,分撥內黃、濬、滑、儀封、考城等五縣協辦,於五縣地丁銀內扣除完漕,照部價每石八錢,以六錢五分辦運,節省之一錢五分,徵解糧道補項。其南、汝等府屬,每石折銀八錢解司,以抵濬、滑等五縣地丁銀數,所謂減徵是也。
乾隆二年,以大濬運河,江蘇淮安之山陽、鹽城、阜寧,揚州之江都、甘泉、高郵、寶應各
縣漕糧,每石徵折銀一兩。其後海州、贛榆兩邑亦然。山東、河南向所改徵黑豆,不敷支給,河南再改徵二萬石,山東四萬石。三年,湖廣總督德霈言湖南平江距水次五百餘裡,請改折色,分撥衡陽、湘潭代買兌運,從之。七年,江西瀘溪以折價八錢不敷採買,定嗣後每年八月借司庫銀撥縣採買,照買價徵銀歸還。其後江蘇之嘉定、寶山、海州、贛榆,安徽之寧國、旌德、太平、英山,湖北之通山、當陽諸州縣,悉遵此例。十一年,定河南祥符等四十州縣額徵粟米內,每年改小麥萬石,與漕米黑豆並徵運通。
十六年,以京師官兵向養馬駝,需用黑豆,豫、東二省自雍正十年以來,於漕糧粟米內節次改徵,每年額解黑豆二十萬九千餘石,每省酌量再改徵黑豆一二萬石。尋定山東三萬石,河南二萬石,額徵粟米,照數除抵,其節省銀一錢五分為運腳之用者並徵之。十八年,倉場侍郎鶴年言:“現在京倉黑豆六十萬餘石,足供三年支放,請自明年始,豫、東二省應運黑豆,酌半改徵粟米,分貯京、通各倉,則豆無潮黰之虞,粟價亦平。”從之。
二十六年,以江蘇之清河、桃源、宿遷、沭陽不產米粟,命嗣後先動司庫銀兩,按照時價採辦,令民輸銀還欸,是謂民折官辦。其後阜寧、旌德、泰興、寧國、太平、英山諸縣皆仿行之。
二十一年諭曰:“漕糧歲輸天庾,例徵本色。勒收折色,向幹嚴禁。現值年豐穀賤,若令小民以賤價糶穀,交納折色,是閭閻終歲勤劬,所得升斗,大半糶以輸官,以有限之蓋藏,供無窮之朘削,病民實甚。著通諭有漕省分大吏,飭所屬徵收糧米,概以本色交納,無許勒折滋弊。如有專利虐民者,據實嚴參。”然州縣往往仍藉改折浮收,雖有明令,莫能禁也。
正兌、改兌、改折之外,復有截漕及撥運。各省截留漕船,介於起運停運之間,行月二糧,應給應追,向無定例。自乾隆元年,議定江蘇、安徽、浙江截留漕船應支本折月糧三修銀,照數全給。至行糧盤耗贈銀負重等項,按站發給。若幫船截留本次,或旋兌旋卸,或數月後清,贈米亦按月計算。江西船大載重,每年三修銀不敷,則取辦於行月二糧。遇有截留,將原領折耗行月贈銀贈米斛面米均免扣追。嗣以運軍掛欠之項,諭將雍正十二年以前各省截留漕船應追等項悉免之。七年,以各省截留漕船已兌開行,例須扣追,酌定加給,視程途遠近、船糧多寡為衡。山東、河南每船給銀五十兩。江南、浙江六十兩,湖廣七十兩,江西九十兩,以充各軍在次修船置備器具,及僱募舵工水手安家養贍之用。其應給之銀,即於行月折色銀內扣給。十八年,諭曰:“前命截留南漕二十萬分貯天津水次各倉備用,但恐旗丁等於米色斛面任意攙和短少,而州縣胥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