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部分(第2/5 頁)
們現代來說,他早已有了“社會主義”思想的意識,是解放貧民、使窮人翻身的仁政,《原本大學微言》,頁655、656。
'19' 《國家的視角》,頁36。
'20' 《傳教士與法國早期漢學》,頁93、108。
'21' 雍正二年二月癸丑,《世宗實錄》卷16。
'22' 乾隆七年六月甲寅,《高宗實錄》卷169。
'23' “諮詢地方利弊諭”,《培遠堂偶存稿·文檄》卷17,乾隆九年三月。
'24' 陳宏謀:《耕講堂雜錄》。
'25' 《南方週末》有篇短文說:王夫之在《讀<通鑑 >論》中說,北魏皇帝叫州縣的父母官兒下基層勸農民種這種那,其實只是添亂、擾民,只會對正常的農業生產起到干擾的作用。這是因為,“若農,則無不志於得粟者也。其蓏者,既勸之而固不加勤;而勸之也,還以傷農”。“上之謀之不如其自謀”。農民他會不知道應該把地種好?會不知道什麼土地適宜種植什麼?當下重溫“王夫之定律”,具有強烈的現實意義:我們所耳聞目睹的現代“勸農篇”還少嗎?黃波:“‘三農’問題中的‘王夫之定律’”,2003年6月26日。
'26' 參見《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頁104…108。
'27' 分見雍正二年二月癸丑諭,《世宗實錄》卷16;乾隆二年七月癸卯諭,《高宗實錄》卷47。
'28' 嘉慶《達州志》卷49,引《論語·堯曰》;按:《論語》全句為:“因民之所利而利之,斯不亦惠而不費乎?擇可勞而勞之,又誰怨?欲仁而得仁,又焉貪!”亦可為政府勸農作一解答。
'29' 參見高王凌:“明清時期的耕地面積”,《清史研究》1992:3。
'30' 參見《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頁27。
'31' 據說,1950年1月訪問蘇聯期間,毛澤東曾說,中國人吃飯難是個普遍的大問題。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發展農業,擴大糧食耕作面積。見《汪東興日記》,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頁175;其後的改變,見毛澤東與斯諾的談話,1964年。
'32' 《傳教士與法國早期漢學》,頁96、129。
'33' 以上參見《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頁64。
'34' 參見《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頁83。
'35' 參見《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頁90…91。
'36' 曾小萍:《州縣官的銀兩——18世紀中國的合理化財政改革》,中譯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頁278。
'37' 參見劉燈:“小農經濟論辯”,碩士畢業論文(2004,未刊);高王凌:《十八世紀中國的經濟發展和政府政策》,頁237;“中國傳統經濟的發展序列”,《經濟發展與地區開發》,海洋出版社,1999,多處。
'38' 如康熙五十一年二月聖祖諭:“朕故欲知人丁之實數,不在加徵錢糧也”(《聖祖實錄》卷249);雍正二年閏四月世宗硃批:署廣西巡撫韓良輔“此奏之可嘉,不可盡述。此開墾一事,……只要以百姓作利為念,錢糧起科皆末節也”(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雍正朝漢文硃批奏摺彙編》,2冊947頁 '39' 乾隆十六年五月己未,《高宗實錄》卷389。
'40' 王國斌:《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與歐洲經驗的侷限》,江蘇人民出版社,1998,頁99、104…105。
'41' 魏丕信:《18世紀中國的官僚制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