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4/5 頁)
多爾得到了羅馬南路軍的戰報,於是他立即留下步兵監視敵人,而後帶上全部騎兵迅速南下,悄無聲息的直撲羅馬南路軍。
與在崇山峻嶺中艱苦跋涉的北路軍不同,羅馬南路軍一路沒遇到任何有組織的低檔。沿著幼發拉底河平原一路孔雀路東南飛。
由於過於順風順水了,導致南路的羅馬軍隊認為薩珊人根本就不堪一擊,甚至有的羅馬人認為波斯人要麼望風遠遁,要麼被北路軍消滅或牽制住了。
當這支鬆鬆垮垮的部隊,遇到突然出現在眼前的,真正的的波斯重騎兵的時候,再想組成作戰隊形已經來不及了,傾盆箭雨之後,波斯重騎兵居中突擊,輕騎兵左右包抄,南路羅馬軍頃刻間全軍覆沒。
這場戰役雖然大晉遠征軍沒有參與,但陪同在普西多爾的大晉軍事觀察員還是有幸目睹了波斯重騎兵的威力。波斯重騎兵的威力讓觀察員感到十分震驚,原來波斯人也有自己的殺手鐧。
大晉觀察員在戰後的詳細記錄了波斯重甲騎兵身上的鎧甲以及武器配備:“波斯騎兵全身都被鐵器所覆蓋,厚厚的護甲遮掩著身體的每一個部分,裝甲的接合點很好地連線著四肢,盔甲的面部做工精良,吻合騎士的頭部。由於身體完全被金屬覆蓋,騎士只能透過對合瞳孔的小開孔視物,呼吸只能透過鼻尖處進行。這些騎兵配備長矛,他們在站立時不動如山,或許有人會以為他們被一堆金屬固定著。”
軍事觀察員甚至認為若是沒有炮兵的配合,廂軍步兵一旦遇到大規模波斯重甲騎兵的衝擊,很有可能全軍覆沒。當然,他並沒有太大的擔心,且不說廂軍內威力巨大的火炮,單單晉軍重騎兵的威力就不下於對方。
波斯取得首戰的勝利,讓普西多爾大喜過望,他對以後的大戰也充滿了信心。作為波斯人,普西多爾十分了解波斯人對亞美尼亞的渴望。若是這一次他能順利拿下亞美尼亞,必然會讓他獲得巨大的威望,這對於鞏固他在波斯的統治十分有利。
從地形圖上就能看出,亞美尼亞的地勢比兩河平原高,呈現高屋建瓴之勢,還是兩河的發源地,按華夏風水的說法,亞美尼亞對兩河流域是‘上風上水’,亞美尼亞人放屁,波斯人得聞著,亞美尼亞人洗腳,波斯人就得喝人家的洗腳水。
如果兩河流域是東吳,亞美尼亞就是荊州,沒有荊州,孫權就坐立不安;同理,不控制亞美尼亞,波斯人也死不瞑目。
套用上面東吳的比喻,波斯是吳國,則羅馬帝國是魏國,底河是波斯的長江,幼河則是淮河,亞美尼亞是關羽坐鎮的荊州。羅馬城過於遙遠,安條克作為羅馬的亞洲之都,相當於洛陽。埃德薩相當於襄樊,尼西比斯相當於逍遙津。
如今普西多爾兵圍尼西比斯,並消滅了羅馬的中路部隊,算是暫時佔據了上風。不過羅馬人也不是好惹的,君士坦丁得知南路軍的敗報後,他立即果斷停止了前進。但是羅馬人顯然低估了波斯的反應速度,一直在底格里斯河附近徘徊的波斯狙擊部隊,立即渡河直撲中路羅馬人。
這次大晉遠征軍也有幸隨波斯人一同行動,聯軍順利的包圍了羅馬人。面對如此嚴峻局面,羅馬皇帝君士坦丁與他的將軍、大臣們相顧失色。相反波斯人則欣喜若狂,聯軍統帥拉塞爾將軍立即趁羅馬人猶豫不決之際,指揮波斯大軍發起了突然而猛烈的攻擊。
波斯人的戰術仍然老套而實用,又是以傾盆箭雨做熱身,大量殺傷羅馬人之後,趁著敵軍動搖,波斯重騎兵收起弓箭,端起長矛發起衝鋒,蹂躪踐踏羅馬步兵。一時之間,戰場變成了修羅地獄,羅馬人屍橫遍野,看到的是斷臂殘肢,聽到的是傷兵們的呻吟和哀號。
不過這支羅馬軍隊畢竟人數眾多,再加上君士坦丁也不是無能之輩,他趁著外圍的部隊被屠殺的時候,迅速將內側羅馬軍人組織起戰鬥隊形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