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5 頁)
會被拖瘦。”
“諸位都給本將記住,遠征軍只有三千人,你們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摸清羅馬軍隊的戰鬥力,以便為將來做打算。千萬不要做出超出我們能力之外的舉動,否則一經發現立即開除軍籍!”林峰眼中寒光一閃,嚴厲地叮囑道。
“諾!請將軍放心,卑職等不敢擅起爭端!”眾將紛紛表示不會自作主張擴大戰爭。
“諸位,羅馬的實力要比波斯強,他們國內剛剛結束內亂,內部沒有隱憂,正是團結一致奮發圖強的時候。而且羅馬軍隊剛剛經歷戰亂洗禮,其戰鬥經驗十分豐富。希望諸位不要輕敵。”
林峰最後警告了幾句,這次遠征軍行動,他不會隨軍參與,因此他擔心下面的人在激動之下做出損害大晉利益的行動。
這種前線將領因為各種原因私自修改作戰計劃的行為,在歷史基本上隨處可見。林峰可不想下面的人因為一時的舉動,讓大晉的利益受損,
第三百四十三章 晉人的震驚!
確定了作戰方略之後,波斯與大晉聯軍很快就按計劃行動起來。既然與羅馬人撕破了臉皮,波斯人也不含糊,決定先下手為強的發動戰爭。普西多爾親率主力大軍圍攻尼西比斯和哈特拉。
與此同時,為了牽制羅馬人,波斯人還發揮騎兵機動性強的優點,繞過堅城,入侵羅馬的敘利亞和卡帕多西亞,攻城略地忙得不亦樂乎。
波斯的大舉入侵,很快就遭到羅馬人的堅決反擊。羅馬皇帝君士坦丁大帝,立即調動羅馬帝國的主力軍隊前往東方,準備狠狠地教訓一番波斯人,就連他自己也打算親征波斯。
針對薩珊軍隊特點,幕僚們為君士坦丁制定了一個三路進攻的計劃。這三路分別是:北路,向東北挺進,途徑亞美尼亞,爭取亞美尼亞出動其軍隊的驕傲—亞美尼亞重騎兵,兩軍合兵一處,繼續向東入侵阿卓佩蒂尼(伊朗亞塞拜然)地區,然後相機而動,或者繼續向東挺進雷伊(伊朗德黑蘭),或者向東南入侵米底,沿小扎卜河或迪亞拉河河谷南下兩河平原。
南路,向東南沿幼發拉底河而下,在兩河交匯處以北渡過兩河,指向蘇薩。羅馬人之所以選擇在這裡渡河,是因為兩河交匯處以下是沼澤地,無法逾越。兩河流域是世界上少有的,河口沒有大城市的大型河流,因為到處都是沼澤、鹽鹼地,中路,是君士坦丁大帝統帥主力大軍,並不走馬其頓亞歷山大和克拉蘇的故道,而是渡過幼發拉底河後,直撲辛加拉。指向泰西封。
根據羅馬人作戰計劃,要想實現其戰略意圖,沒有龐大的兵力是不行的。不過,三路大軍並非齊頭並進,而是有時間差。北路先行。全程在山地、高原行軍,吸引波斯軍隊主力北上。如果波斯人來戰,則羅馬重步兵在山地作戰有優勢,不怕你的重騎兵。如果波斯人不戰,也沒關係,只要把你牽制在這裡足矣。
南路後行。做出攻擊泰西封的姿態,即使波斯人擊破羅馬北路軍,千里迢迢翻山涉水過來,也是‘五十里而爭利,則蹶上將軍’。
中路軍最後開拔,等波斯人在自己領土上南北兩頭跑累了。羅馬大軍主力也來了,無論波斯人是否願意決戰,勝利都是囊中之物。只是羅馬人的想法雖好,但有時候現實卻往往出乎人們的預料。
公元313年夏,北路軍首先按計劃出發,匯合了亞美尼亞軍隊,沿著崎嶇難行的山路。順利進入阿卓佩蒂尼地區,隨後南下,一路三光政策奔向米底。在這裡,他們遇到了得到情報而率大軍北上的普西多爾。
面對米底崎嶇的地形,波斯騎兵沒有貿然發動進攻,因為這麼做就是自殺。羅馬人也同樣不急於進攻,因為他們面對的是薩珊主力,只要達到牽制目的就完成任務了,所以紮下大營,深溝高壘堅守不出。
正當波斯主力逡巡猶豫之時。普西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