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部分(第3/4 頁)
的祖先;有非子,是秦國的祖先。若木被啟封到了徐(初在今邳州附近,後遷至今安徽泗縣、泗洪地區),建立了徐國。徐國曆經夏商周三代,亡於前512年,為吳國所滅,中經44代君王,存在時間約為16個世紀。
徐國又稱徐戎、徐夷、徐方,在周朝建立之初,一直不服周管,參加過三監之亂,當時的君主徐駒王曾反抗周公東征,直接攻打周朝一直打到黃河邊,於是徐人自豪的說“先君駒王西討濟於河”。後來徐戎騷擾過魯國之境,但敗給了伯禽。但還是與周朝發生這樣那樣的摩擦。
接下來,輪到徐偃王上場了。
徐偃王出生於周昭王之時,生下來很神奇,類似於哪吒,是個肉球。其父嬴義楚看到後,認為不祥,便將他拋棄到水濱。
水邊住著個姓獨孤的老太太,她有一隻狗名叫鵠倉,這隻狗發現了肉球后就叼了回來。老太太剖開肉球,看到了一個小男孩。他哭聲洪亮,雙手緊握。掰開雙手,發現了兩團紋理,一個是個“偃”字,一個是個“王”字。後來,鵠倉死時,長出了角和九尾,就像傳說中的黃龍。據說此犬有墓名叫“龍墩”,在宿遷市泗洪縣內。
上面這個傳說恐怕是後人附會的,像這麼神奇的故事還有,如徐偃王有筋無骨(柔韌性比較好),眼睛好像*(誇張的說法),“目不能視細,望遠乃見”(遠視眼),進入深水得到了怪魚,潛入深山得到怪獸(少見多怪)等。
徐偃王年少的時候就飽讀詩書,20歲(弱冠)時才與家族相認,名嬴誕,繼承了徐國國君之位,為徐國第33代國君。
徐偃王即位後,大行仁政,使徐國境內老有所養,幼有所教,成有所用,得到了民眾的支援。他“弛甲弋,墜城池”,將節約出的軍費投入到老百姓的身上,改善民生。他一改前輩們武力對抗周朝的政策,於穆王六年去鎬京朝見天子,當時東南有諸侯作亂,穆王封徐偃王為伯,令他率東方諸侯平定東南的叛亂,自此,徐偃王成為了東方的領袖。
叛亂平定後,徐偃王在泗水營建了國都。
由於徐偃王以民為本,治國有方,很快使徐國變得強盛起來,而此時穆王卻在國外公款旅遊呢。四方諸侯有了矛盾沒人做主,便去找當時的第二大國徐國評判,徐偃王主張仁義,辦事公道,得到了眾諸侯的交口稱讚。而此時,徐國人在開渠時得到了“朱弓銅矢,以為天瑞”,獻給了徐偃王。弓矢象徵征伐,時人便認為是上天授予了徐偃王征伐大權。於是,當時有32國(《韓非子》作36國)歸於徐,他們有的自願割地獻徐,有的自願併入徐國聯邦,行王禮。徐偃王“眾口難辭”,僭越稱王,並將自己的前輩一直推到嬴若木全部封成了王。同時把國都擴大了幾倍,所謂“故徐國,其城週二十里”,而周天子的王城才九里。相傳徐偃王又在城北修築香城,為徐偃王夫人禱祀處。
周穆王不恤國事,諸侯不滿,便攛掇徐偃王主持正義。徐偃王於是舉義兵出擊攻周,史載徐偃王“欲霸上國”,率九夷中32國侵犯周國,“西進河上”,危及宗周。
周朝大臣見勢不妙,便派士兵去報告周穆王。穆王得到訊息後命造父駕八駿馬之車,日行千里,很快趕到了鎬京。
相傳,穆王聯合楚軍將徐軍擊退,後來徐偃王被楚軍所殺。一說是跳海自殺。
又相傳,穆王打敗徐國後,徐偃王隱居在彭城,彭城因此改名,就是現在的徐州。
又又相傳,徐偃王最終逃到了舟山群島上,現在上面有很多以“泗”命名的地名,泗正是徐偃王的故都。此外,還打撈出了徐偃王遺物。
又又又相傳,周穆王此時低頭認了錯,表示徐偃王是正義之舉,自己以後要勤政治國。雙方講和了,而消滅徐偃王是十幾年後的事情。那時,穆王召開了塗山大會,定五刑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