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講】(第1/7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四十九頁。壬六,迦葉觀法。
這一大科是講到《楞嚴經》的二十五圓通法門,這當中等於是說明了我們在修首楞嚴王三昧的二十五個方便。在這二十五個法門當中,我們可以用一句話來作一個總持,就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
“方便有多門”是指的我們在正念真如的時候,它的所緣境是特別廣大的,可以說是整個因緣所生法。也就是說,我們日常生活當中的根塵識,都是我們的所觀境。我們身為一個有情眾生,由過去的業力而變現了一個六根、六塵、六識。我們依止六根來攀緣六塵,而產生六識的分別。大概一個眾生一生的生命當中,身心世界的活動就沒有一個人離開十八界,所以這整個日常生活都是《楞嚴經》的所觀境。這一點是跟一般的三昧不太一樣。你看我們唸佛或者持咒,我們一定要遠離外在的因緣,說“都攝六根”,一定要把外在的因緣放下,另外提起佛號,另外提起咒語。《楞嚴經》不必,你平常經常打妄想的地方,你平常經常起煩惱的地方,就是你生起觀照的地方。《楞嚴經》的特色就是“就路還家”,你平常熟悉的地方就是你修行的地方,你不必再改變地方。所以它的特色是“方便有多門”。
第二個,歸元無二路。雖然方便有多門,但是它真正觀照的智慧其實是相通的。你看二十五圓通的觀照智慧,都是空假中三觀。你不管遇到什麼境,第一個最重要的就是空觀。空觀就是一種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我們前面三卷半的經文經常強調,你看到事情,首先第一句話你要問它,你從什麼地方來?你不要被物質的假相所迷惑,要看到這個假相的背後到底它的本來面目是什麼。所以,一個人經常會迴光返照“你從什麼地方來”,就不容易起顛倒了。我們會看到一個我空法空相應的、“清淨本然周遍法界”的如來藏妙真如性的本體。這就是我們剛開始第一步要做的從假入空,從身心世界的根塵識的因緣法,迴歸到一個整體的、不生不滅的清淨本性。
那麼假觀,又開始從空出假,從一個不生不滅的本性,回到我們現在的身心世界。我們現在的因緣有它的一個假名假相假用,我們要找到我們的定位,我們怎麼利用我們今生的根塵識來積功累德。所以這個假觀就是說,你也不能否定你今生的因緣,人身難得。
所以,我們在從假入空的時候,破除我們的我法二執;但是,當我們從空出假的時候,依止的是一種大悲的願力,我們假借今生的根塵識來積功累德,來求生淨土。當我們把這個整體的真如觀跟個體生命的因緣觀達到平衡的時候,那麼這個就是中觀了。空假中三觀就是這樣操作的。不過,我們從本經來看,初學者是偏重在空觀的,就是偏重在從根塵識的這些假相,迴歸到我空法空相應的真如本性。這個空觀是一個重點,從解脫道的角度這是個重點。你能夠掌握這個以六根、六塵、六識為所緣境而生起空假中三觀,你大概就能夠掌握整個二十五圓通的綱要。
這個地方我們講到“觀法得果”,這是迦葉尊者觀察法塵而成就了聖果。
我觀世間六塵變壞,唯以空寂,修於滅盡,身心乃能度百千劫,猶如彈指,我以空法成阿羅漢。
這個地方講到迦葉尊者今生的跡門。迦葉尊者在選擇所觀境的時候,是觀察這一切世間的六塵的生滅變壞。這個地方的六塵其實指的就是法塵。那為什麼叫六塵呢?因為它是前五識攀緣五塵而落謝到心中的一個影像。換句話說,這個六塵其實是過去曾經所發生過的,他所見聞過的事情。迦葉尊者在修止觀的時候,就回憶過去前五識攀緣五塵所落謝的影像。而這個影像,他觀察它是生滅變壞,所以從這個地方他發明了我空的真如。他知道這個五陰身心沒有真實的自我,所以他就依止這個我空的空寂之理來修習滅盡定。這個滅盡定就是在滅除我們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