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講】(第1/7 頁)
請大家開啟講義第一百四十七頁。壬二,沙陀觀色。
我們在學習二十五圓通的時候,主要的觀念就是“方便有多門,歸元無二路”。方便,就是我們剛開始從相中來觀察的時候,這個六根、六塵、六識的相是不一樣的。你看每一個人所依止的六根不太一樣,有些人耳根很好,有些人眼睛很好,有些人鼻子很好,他所依止的根是不一樣。他所受用的六塵也不一樣,色、聲、香、味、觸、法六塵也不一樣。我們的根跟塵接觸以後,產生的心中的感受、產生的想法,這個所謂的心識,也不一樣。所以,整個修學過程當中,我想沒有一個人是完全一樣的。
但是,等到他從相而悟入到法性的時候,是完全一樣,因為我們成就聖道一定是要證得諸法的總相。證得實相的時候是完全沒有差別,因為那個時候大家是入於一種真實的心性,所謂“清淨本然,周遍法界”,回到一念心性的時候是無差別的。所以,我們整個修學,是從有差別的過程而進入到無差別的心性,是這樣子的。
我們看這一科的第二段,“蒙印命名”。
如來印我名尼沙陀,塵色既盡,妙色密圓,我從色相,得阿羅漢。
優波尼沙陀過去的修學過程,剛開始佛陀教授他的是觀察這個色身。說你現在什麼都不要觀,就整天注意你的色身就好。那麼他從不淨觀而觀到最後,“塵色既盡”,從有相的分別而產生厭離,到最後觀察這個色身當體即空、本自不生。那麼再進一步,“妙色密圓”。
優波尼沙陀在觀察色身的時候,他是兩個過程:
第一個,他先觀察“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從表相上的生滅而證得無我。這個都是給我們一個經驗,在觀照的時候,先從“無我”,然後再回歸到“畢竟空”。他從“因緣和合,虛妄有生;因緣別離,虛妄名滅”,就觀察到我們的色身,是假借心中的愛取煩惱跟父精母血的結合,而虛妄地生起,最後也是因為因緣的結束而在虛空中消失掉。所以,他看到我們的色身,在生老病死的過程當中體驗到“塵色既盡”,一個我空的真理。這當中沒有一個人能夠主宰我們的色身,沒有主宰性。
接下來,他就進一步地觀察“妙色密圓”。“妙色密圓”,蕅益大師的意思就是說,其實這個色身,我們不但是觀察它的生滅相,還要進一步觀察它的所來之處,說“來無所從,去無所止”——這個色身到底是從什麼地方而來,消失了以後又回到什麼地方去?
前面的“塵色既盡”,只是從存在的現象觀察它的生滅變化,而證得沒有一個主宰的自我;而“妙色密圓”,更進一步觀察色身最初的根源:你從什麼地方來?最後結論是:“性色真空,性空真色。”只就是一念心性,本來具足而循業發現。所以這個地方,他從迴光返照、正念真如,探討這個色塵的本元當中,就悟入了我們眾生本具的如來藏妙真如性,所謂“妙色密圓”。所以,“我從色相,得阿羅漢”。這個是從跡門上來說,我剛開始是從色塵的生滅變化證得我空,而證得阿羅漢果。
總結,“結答圓通”。
佛問圓通,如我所證,色因為上。
現在佛陀問我修學圓通的法門,那麼正如我自己所修所證,以色塵為所觀境,我個人認為是最為殊勝、最為無上。
這個是觀整個色塵的過程。
壬三、香嚴觀香
這個地方是講到香嚴童子,他觀的是香塵。前面兩位比丘都是先證得我空,然後再入到二空,最後再回歸到一念心性,它有它一定的次第。但是香嚴童子跟藥王、藥上就不太一樣,他們都是大乘菩薩,就直接地正念真如,直接地返妄歸真,沒有經過小乘的跡門。我們看經文就清楚。
先看第一段,“靜處聞香”。
【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