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重新回到不見一個倖存者的鱗粒鎮(第3/3 頁)
“到現在為止,咱們還沒見過一個倖存者。”木雷張望著四周說。
“小縣城,本來人就少,又歷經過那麼大的浩劫,人都沒有了。”
其實末世剛到來的時候,城市居民曾大量前往鱗粒鎮,畢竟從古代時起就是屯糧的地方。
他們深知,在農村,希望永遠是大於城市的。城市沒有耕地,因此不可能實現食品自給自足,所有的食物都依賴於外來供應,古代如此,現在也同樣。
與此同時,鱗粒鎮的農民卻向城裡湧去。
顆粒無收的農民們認為,城市是唯一能夠提供更多食物資源的地方。
在城市裡,早就形成了成熟的防禦自然災害的體系,這將為他們在面對自然災害時提供更多的保障和安全。這個防禦體系不僅包括應急物資儲備,還有高效的救援和災後重建措施,相比之下,農村地區缺乏這樣的保障,於是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離開農村,前往城市尋找生機。
在通往農村和城市的道路上,兩路人馬相遇,他們進行了交流。然而,他們卻發現了一個令人絕望的事實:無論是城裡還是城外,資源的匱乏都是他們無法改變的現實。
種子不再發芽,農田絕產,人類發展史一路維持下來的規律由此被粉碎。
現實不容拒絕與躲避,瘟疫的肆虐導致人類數量銳減,全球範圍內均是如此。
倖存者與食物一樣,數量日漸減少。植物與動物,能夠存活下來的也日漸稀少。
徐子良屬於逃離比較晚的,因為不知道該往哪裡逃離。
離開鱗粒時,空氣中瀰漫著屍體腐爛的惡臭,他的嗅覺變得異常敏銳,僅憑氣味就能判斷附近是否有無人掩埋的屍體,他會盡量避開這些地方,但有時,也會忍受著難聞的氣味去尋找,因為那些運氣不好的人,身旁可能還有食物。
他經常在屍體旁發現食物,也愛惜的吃下了那些食物。
終於到了水果店。
順利鮮果店的招牌還在,蒙著厚重的塵,但字跡和色彩仍然清晰可辨。
徐子良凝視著招牌,心中五味雜陳。
“你的?”木雷猜測著問。
“我的。”徐子良深深嘆口氣。
那時的生意真好啊,是這條街上最火的水果店。
“真羨慕你,那時你吃的水果一定比別人多。”
“什麼邏輯,賣鹽的人吃的鹽也不見比別人多。”
落腳點快要到了。
徐子良推開吱嘎作響的院門,院子裡熟悉的場景進入他的眼中。
過去與現在重疊交織,讓他內心百感交集。
不過,沒時間感嘆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放在眼前。
路上這兩天,徐子良和木雷攜帶的淡水已經消耗光了。
一滴水都沒有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