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又當學徒了(第2/3 頁)
甚至,當天的供氣時候的氣壓,又或者是開飯店後廚用的煤氣罐裡的剩餘的氣量,也都是影響火候的變數。
就更別說食材的新鮮程度以及調料的細微不同。
這種種的變數加一起,也就導致了就算同一個人做同一道菜,都有可能細微之處的不同。
這時候咋辦?
也就只能“口口相傳”了。
是真的口口相傳。
透過記住師父每一道菜的味道和口感,再記住師父做菜的時候的程式。
這麼一輩一輩的傳承了下來。
也就造成了老一輩的菜譜上,動不動就是“少許,適量”。
又或者是“少傾,片刻”。
至於後世菜譜上又或者短影片裡,號稱手把手教你做菜的那種精確到克的。
怎麼說呢,這種,適合新手。
或者,準確的說,這種,是能給做出來的菜有個保底的。
可真正追求“好吃”的菜,哪有這麼簡單就做出來的了?
除了一些天賦異稟自己琢磨出來的,剩下的,不都是跟著師父一點一點混出來的麼?
那什麼是能最快記住師父做出來的菜的味道的呢?
就是現在何雨柱要去幹的“戧鍋”。
這也是為什麼伍師傅讓何雨柱去“戧鍋”的時候,後廚裡的那些學徒,都在用羨慕的眼神看著何雨柱的原因。
漸漸的,隨著有底子的何雨柱戧的鍋越來越多了。
何雨柱慢慢的也可以上灶了。
從最開始的伍大師改良過的“宮保雞丁”,到傳統老菜“乾煸牛肉絲”。
最後,伍師傅的拿手湯制菜,像什麼“燒牛方”、“金燒魚翅”這種“燒”類的,何雨柱也做的有模有樣了。
甚至就連伍師傅壓箱底的“開水白菜”,何雨柱都能復刻出來七、八分了。
有時候,就連伍師傅都感慨。
“柱子這小子,一身的天賦,怎麼就志不在此呢?”
到了這個時候,何雨柱也就裝傻充愣的憨憨一笑。
“師伯,您捧了,我還得向您和師兄弟們多學習。”
其實,何雨柱還是有自知之明的。
他這哪是一身的天賦啊。
完全就是靠著記憶裡的完整的傳承,和完全不屬於這個年齡段的智慧在撐著。
等時間長了,也就會露餡了的。
最終,伍師傅還是一聲嘆息的給何雨柱放回來了。
就這,還戀戀不捨的告訴何雨柱“有空常來”,然後,轉過身就是對著他的兒子還有徒弟就是一頓罵。
可這,已經不是何雨柱能管了的了。
本來,何雨柱以為,擱伍師傅這,天天晚上一個來回得三小時的奔波,這回可算是“出徒”了,可以歇歇了。
可是,單位那邊又開始忙起來了。
換句話說,另類的普查,從農村開始了。
雖然,現在還沒普查到城市呢。
可是,何雨柱他們也得學啊。
而且,這裡的細分老多了。
尤其像最近這一年多的四九城裡。
來了好多五湖四海的工作者。
現在的何雨柱腦子已經亂成一鍋漿糊了。
一會,又是滿一年可以轉換成分,一會又是三年的。
這讓何雨柱頭都大了。
這還不算呢。
因為現在農村已經開始普查了。
一些原本隱藏在農村的,現在也就開始進城隱藏了。
也就造成了每天大院管事那邊上報過來的訊息都有一大堆。
何雨柱他們也就只能一天天的白天都得下片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