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制度(第2/2 頁)
之前和陳遜談事情的時候,陳琴還給他端茶倒水。
對於他這種傳統的儒家官員來說,陳琴的出身實在是太低了。
“不用多說,就她了。”陳遜明白宗澤疑問的原因,但是他不打算與其爭辯。
將陳琴擺在桌面上分析本就是一件很傷人的事情。
何況,陳遜又不需要女方家庭能給與自己什麼幫助。
兩人交談間,最後一個遊行隊伍從閱兵臺前走過,整個開國大典的典禮正式結束。
廣場上的熱鬧肯定還會持續很久,但陳遜卻不便繼續停留了。
從後面下了閱兵臺,陳遜直接進了白樓。
在白樓的二樓,有一間陳遜的起居室,在新城建好之前,陳遜會一直住在這裡。
來到辦公室,桌面上放著帝國各部門新任官員的名單。
這份名單比即將張貼在街坊公告欄上的工作報告更加詳細。
部門設定首先要確定政治制度,對於這個陳遜頭大了好久。
封建帝制容易形成一言堂,加成上陳遜被神化的極高威信,遇到大事很容易就會讓他一言而決。但陳遜自己心裡清楚,自己除了有外掛動物園,本質上就是個普通人,政治能力並不是很突出,一言堂的危害非常高。
只要掌握人事權、財政權和軍權,在行政方面就算啥都不管,自己的位置都不會有什麼影響,所以陳遜最後選擇魔改了後世的一種制度。
政治制度上,比較有名的有三權分立制度和代表大會制度。
後世中國就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民主集中制,比三權分立少了許多扯皮,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
缺點陳遜也不知道有沒有。
而三權分立制度在後世的西方各國卻有這不同的表現形式。
比較有代表性的有美國的總統制、英國的內閣制、法國的雙首長制三種模式。
在美國,行政權指政府,立法權指國會的上下議院制度,司法權指法院,三者互相制衡。
羅斯福新政時期,行政權力全面擴張,確立了以總統為中心的新的三權分立格局。
英國沒有成文憲法,立法權高於行政權和司法權,到200年才設立最高法院。
法國在第五共和建立時,創立並實施了半總統半議會的民主制。
因此,只有美國實行了較徹底的三權分立,而其他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主要實行的是議會制,立法權與行政權不完全分立。
但是就算是美國,也只是表面上較徹底,實際施行過程中,三權之間相互滲透的情況同樣十分普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