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部分(第3/5 頁)
過於她們對生活簡單的訴求。
能上學、能治好身體的殘疾、說清楚話。而兩位師太樸實的表情、慈祥宛若親孃的語氣,也深深打動了彭佳。
“呼,呼,呼……”彭佳忽然聽到編輯機房裡傳來一陣異樣的聲音。
第七十七章:突發新聞
彭佳回頭一看,發現吳瑞文竟已經深深陷入夢鄉,這“呼呼”聲竟是他發出來的打鼾聲。
看來真是把他累慘了。
都說記者是一個朝陽行業,很多人以為是指有前途的行業。其實,這個朝陽還有另一種含義,那就是,記者是個適合年輕人做的職業。上了年紀的人,一般要嘛抓住機會轉行了,要嘛就內部消化,變成編輯或其它內務工作人員。真正能把一線記者從年輕做到年老的,在全國電視臺恐怕都沒有幾個,估計扳著指頭都能數清楚。
當然,報社等平面媒體的記者另當別論。
別看攝像記者肩上扛的只是20來斤的攝像機,但一天到晚東奔西跑下來,不亞於一場小型的鐵人三項拉力賽。
記者幹活,最苦的不是寒冷的冬天,而是酷熱的夏天,許多記者上車空調一陣猛吹,下車酷暑一陣猛曬,驟冷驟熱地,反而夏季是記者中暑感冒的高發季節。
彭佳看了一眼熟睡的吳瑞文,趕忙把播放器的聲音旋小了,旋到勉強可以聽清楚採訪物件的說話聲為止……
花了半個多小時伏案工作,彭佳把今天採訪草菴的所有現場聲和同期聲都整理出來,接下來一步,就是開始擬稿。對於電視新聞來說,現場採訪的成敗與決定新聞稿件的質量。好的現場採訪就是製作出成功電視新聞的最堅實基石。
看著筆下清晰的文字記錄,彭佳的靈感也如泉水般泊泊流出。她隨手就著編輯機房的電腦寫起稿來。
這個時候,記者們都外出了,由於除了特大突發的新聞之外,新聞都是前一天基本編輯完成的,所以除了合成編輯,其它的編輯也不會到機房裡來,此時的機房,除了機器的“嗡嗡”鳴叫聲,顯得異常的安靜。
彭佳抓住這個格外難得的黃金時間,寫起稿來如行雲流水,特別順暢。
突然,編輯機房的門被“碰”一聲開啟了,從開門的力度來看,這人明顯是匆匆跑進來的。
是誰呀,這麼毛毛糙糙的。彭佳正在將稿件收尾,還差一個編後語就行了,正在絞腦汁呢,誰知道思路被這“碰”地巨響打擾了。她抬起頭一看,是新聞部副主任張無涵。
這時,室內如雷的打鼾聲也猛然結束,吳瑞文自從心裡做了決定之後,頓時覺得整個人的精神輕鬆不少,精神一放鬆,他躺在沙發上立即進入了夢鄉。正睡得舒服呢,突然在夢裡聽到“碰”地一聲巨響,頓時把他吵醒了。
“張副,怎麼了?這麼緊張?”吳瑞文揉了揉惺鬆的睡眼道。
“啊,還好你們倆在這。吳瑞文、彭佳,你們倆立即去省道304線火橋頭路段,那裡一輛油罐車和一輛客車對撞失事了,據說死了不少人,你們趕快趕到現場的。”
“我也去嗎?”彭佳問道,這是她接掌新聞熱線之後,新聞部第一次正式派活給她。
“今天的記者都出門了,還好你們在。這條新聞是市府辦打來的,市長已經趕往現場了。”
一聽張無涵的話,彭佳和吳瑞文立即明白,這不是一條社會新聞,而是一條時政新聞,因為,市長都在趕往現場的路上了,否則,張無涵也不會那麼火燒屁股似的著急了。
“救場如救命啊,彭佳,支援一下我的工作吧。”張無涵知道,如果彭佳以新聞熱線離不開人的話推託,也十分正當,他也無話可說,無隙可尋。於是雙手抱拳,一臉迫切焦急的樣子。
“好的,馬上出發。坐誰的車?”彭佳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