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2/4 頁)
議,是在芝渡鄉政府駐地關帝廟裡召開的。會上,鄉長趙榮春說:“今天召開各村負責人會議,是破圩以後的農業生產的專門會議。政府為了發展農業生產,決定按照田畝給農民們無償地發放稻種。為了解決勞動力單幹的困難,政府號召廣大農民組織起來,互相協作進行生產。這樣的組織,叫做互助組。怎麼組織法呢?”他詳細的說明了組織方式。說完了互助組,他又說:“今年政府要在農業上推廣雙季稻。為此,特別給我們調來了能做雙季稻用的水稻新品種。有了這些新品種,我們本來一年只收一季稻子,就能收兩季稻了。一年能收兩季稻子,產量當然會大幅度提高。這樣的生產方法,到時候又要收穫早稻,又要栽插晚稻,我們叫它是‘雙改’。所以,今天的會議也叫‘推行雙改’的會議。怎麼推行呢?這裡的道理和技術問題,請縣裡來的技術員,張欣同志給大家談談。”
他說過以後,坐在他身旁的一位文質彬彬,學生模樣的年輕人開啟一個筆記本,侃侃地談了起來。他說,目前就要推廣做雙季稻種植的新品種,早稻叫做“早尖”,做雙季晚稻的叫做“紅冬稻”。它們共同的特點是生長期短,產量高,適合做雙季稻用。早稻收穫期在立秋前半個月;雙季晚稻收穫期在立冬前後。根據我地無霜期的情況,這兩種稻子可以配合種成雙季稻。農業要增產,種好雙季稻,將是主要途徑,也是今後農業生產發展的主要方向①。他說了這些,還將種植雙季稻的有關技術,詳細地講解了。好在來參加會議的大多數人,都是種莊稼的行家,只要他講到了,大家也就聽得明白了。
開完會,趙恆順便高興地回到村上來了。他將政府無償地發放稻種、要求組織互助組,還要求推廣雙季稻的訊息告訴了大家。村民們聽了,相互轉告。大家覺得,政府能這樣的關心農民,還真是稀罕得很。這天晚上,許多人象聽奇聞異事一樣,聚集到了趙恆順家裡。大家都感慨地說:“人民政府,真正是我們自己的政府,知道我們破圩回來種田稻種有困難了,竟無償地發放給我們。這要是在解放前,連做夢也想不到啊!”而後,在弄清楚了互助組、雙季稻的內容後,竟各抒己見,七嘴八舌地談起來。一向寡言少語的農民們,今天由於非常興奮,開啟了話匝子,話竟然多得沒完沒了。
董老四是最喜歡講老話的人。正因為這樣,他雖然只有四十五歲,人們卻叫他是“老董四”了。
老董四最先開了口。他說:“我們這裡種田,從老祖宗到現在,都是忙的時候大夥兒互相換工,你給我做了,我再給你做,這不就算是互助組了麼?政府還叫我們搞互助組,是怕我們沒地方換工,也是對我們關心呢。順子,我看,政府要說起辦互助組來,你就說我們都是互助組了。不要再組織的呢!要說這雙季稻嘛,我們慣來不僅種水稻,還種小麥、大麥和油 菜。這些午季收成都不大好,忙人倒還是一樣的。現在好了,能種兩季稻子,午季恐怕就沒人再種了。”
董老二說道:“這也不見得。小麥油菜,是在稻子收穫以後種的,是來年收穫最早的莊稼。再說不種點油菜怎麼行?還要吃香油呢。這新來的早稻,就算是收得早,哪能早過初夏的午季呢?種點午季也好接季②啊!”大家聽了,都說董老二說的對。
老態龍鍾的董成旺乾咳了兩聲,卻唱起了反腔:“你們不要高興得太早了!雙季稻是什麼收成只聽他說產量高,可我們自己還沒看見呢。現在不是也有接稻麼?大家為什麼不肯多種啊?還不是因為它收成不好?一般生長期太短的莊稼,產量總不容易高得起來。這雙季早稻秋前半個月就能收,接稻不是平秋也能收了麼?只是不能再栽下一季稻罷了。政府說得再好,我們還沒看到收成,總難相信呢。”大家聽了,都說老成旺說的有理,今年只能少種一點,看看情況再說。
聽了董成旺的話,老董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