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1/5 頁)
走到這些立體畫的上面,人們就彷彿掉進了峽谷裡,又彷彿站在了懸崖上。
可感覺再怎麼立體,感受再怎麼逼真,始終也只是二維平面上的一幅畫。
站在立體畫上,即便忍不住心驚膽戰,人們還是清楚地知道這只是一種假象。
甚至是比海天一色,鐵軌相交更容易讓人理解的假象。
從平面畫到立體畫的轉換,說起來也是數學元素多過於美術元素。
學好立體幾何,就能掌握立體畫的投影規則。
畫立體畫最重要的是空間想象能力。
從數學的角度來說,對平行線可以有兩種解釋。
第一種是平行線就是不會相交的兩條直線。
另外一種是平行線是會在無窮遠處的一點相交的兩條直線。
由於視覺成像的“誤差”,像海和天這樣,在現實生活中需要在無窮遠處才會相交的平行線,在二維的圖片裡面卻能很容易地透過延伸找到交點。
也就是說,在三維空間裡面“無窮遠處”的一個點,在畸變後的二維圖片裡面,卻是近在咫尺的。
齊亦現在首先要做的,是在二維的照片裡面,找到現實生活中的平行線。
這樣的平行線可以是照片裡面拍到的一幢高樓的不同樓層的窗戶下沿構成的眾多平行線。
這些現實生活中相互平行的樓上樓下的窗臺,在被拍成照片之後,只要稍做延長就會在不遠處有一個交點。
延長線相交之後,得到的交點,在影象學上可以用“滅點”這個專業術語來描述。
“滅點”還有另外一個比較形象的名字“消影點”。
只要在圖片中找到兩組不同類別的“現實生活中的平行線”,例如a大樓的窗戶底部延長線和b大樓的陽臺底部延長線什麼的,就可以得到兩個不同的“滅點”。
把這兩個滅點連在一起,就能得到一條直線。
兩個“滅點”連成的直線,便是“地平線”。
當然,用這樣的方法得出的地平線不是指地面,而是拍照的人所在的高度。
雖然顏灩住的大樓沒有出現在她拍的照片裡面,但透過這條地平線劃過的位置,就能知道顏灩拍照的樓層高度。
再加上齊亦又來到了墨爾本,來到了“照片之中”。
在這樣的前提之下,齊亦尋找顏灩的方程有解的可能性便大大地提升了。
齊亦在yarrariver的人行橋上觀察了十分鐘。
記下了四周的大樓。
然後,齊亦就開始在自己手上唯一的線索照片上畫延長線,尋找“消影點”。
因為患得患失,更因為擔心方程無解,齊亦沒有在拿到照片之後的第一時間就畫出“地平線”,而是選擇到了“現場”,有了更多的解題把握之後才開始畫。
這樣,解題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
畫幾條延長線,找兩個消影點,這是齊亦一分鐘之內就能搞定的事情。
他原本一點也不為這件事情著急。
可畫完之後,計劃中,因為到了現場,有解可能性大增的方程就確定一定以及肯定是無解了。
不是齊亦找不到地平線,而是齊亦畫出的“地平線”傲慢地出現在了照片的天空中。
照片裡的所有風景,都不能成為參照物。
一條沒有已知數,沒有解題條件,從頭到尾都只有未知數的方程,解,要從何而來?
~~~~~
今天的這一章是不是有點數學?
好想放一張關於尋找滅點的示意圖,可惜起點的正文和評論裡面好像都不能放圖。
如果好奇“消影點”和“地平線”不妨找一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