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了這樣一種可能性,某些諸侯國的歷史能夠從部落聯盟時代歷夏、商、周而保全下來。譬如說東周之秦國君王的歷史據說可以上溯至三皇五帝時代,跨越長達三千年之久的歷史時期。這或許有秦國的諸侯國君自我貼金的成分,但並不排除它是一種歷史的客觀事實之存在。
當然這種穩定性只是相對的,儘管奴隸制時代之諸侯分封制甚至較之封建時代之中央集制權更能保持對國家政權的有效控制,但當國君之荒淫無道、巧取豪奪已經嚴重地殃及到各諸侯國的利益時,當社會經濟條件發生重大而深刻的變化時,則一個王朝的變更也是在所難免的。
中國歷史,有著非常嚴謹的秩序性和嚴密的邏輯性,有著超乎純常的延續性。這是中國歷史的獨特魅力之所在。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這種穩定性和延續性對於促進生產力之發展,對於形成一種穩定的民族心理沉澱有關不可估量的歷史意義。可以斷言對於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完整,沒有哪個國家象中國這樣有著如此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也沒有哪個民族象中華民族這樣有著如此悠久的傳統和輝煌的歷史。古代中國人所表現出來的這種民族智慧將激勵後人們為維護國家與民族的統一和領土完整作出更積極的探索和努力。 電子書 分享網站
鄭莊公評述
鄭莊公,春秋初年鄭國國君。他對內平定其弟共叔段的叛亂;對外於公元前714年大敗南侵的北戎軍隊,於公元前707年大敗周桓王率領的蔡、衛、陳三國軍隊。公元前701年,鄭莊公召齊國、衛國、宋國會盟於惡曹(今河南延津西南),幾乎當上的春秋初年的霸主。鄭莊公所在的時期是鄭國曆史上最輝煌的時期,鄭莊公事實上拉開了轟轟烈烈的春秋爭霸的序幕。
一、鄭莊公克段
如何立嗣一直是困繞舊中國歷史的一個重大命題,到底是根據慣例直接立長為嗣,還是根據喜好選擇自己最溺愛者,還或者是從眾多子輩中選賢任能,現實給予了多種的選擇性,歷史也給出了多種例證。這種種例證有時又是相互矛盾的,同一因會結出多種果,並非呈直線發展,因此讓後人困惑不已。
鄭莊公之父為鄭武公(即掘突),其母為申侯之女武姜。鄭武公十四年(前757),武姜生長子寤生,鄭武公十七年(前754),又生次子叔段。因寤生出生時難產,驚嚇了姜氏,所以姜氏不喜歡他。次子叔段長得一表人才,且力大善射,武藝高強,特別博得姜後的寵愛。姜後屢次向武公稱道次子之賢,應該立為嗣。武公都以:“長幼有序,不可紊亂”為由沒有準允。公元前744年,武公病重,武姜又多次在武公面前說叔段的賢能,“欲立段為世子,公弗許”。只以小小共城為叔段之食邑,號曰共叔。是年,武公病逝,寤生繼位,這就是鄭莊公。
莊公雖然繼承大位,同時沿襲了周士卿之位。母親姜後念念不忘的還是如何讓自己最喜愛的兒子叔段登上君位。她見叔段無職無權,心中大為不滿。莊公元年,武姜先是請求將制地作為叔段封邑。因為制邑地勢險要,是關係國家安危的軍事要地,遭到莊公斷然拒絕。武姜改而威逼莊公把京封給叔段。京乃鄭國大邑,城垣高大,人口眾多,物產豐富,莊公仍默然不肯。姜氏負氣地說:“再不肯,不如將他驅逐到他國以養家餬口!”礙於母親請求,莊公也只好答應。大夫祭仲進諫道:“京邑比都城還要大,不可作為庶弟的封邑。何況共叔是太后的愛子,如果封之大邑,將產生兩個君王共存的現象,國家將陷入混亂不堪的狀況!”莊公說:“這是母親姜氏的要求,我不能不聽啊!”
共叔謝恩畢,入宮向母親姜氏辭行。姜氏屏去左右悄悄對兒子共叔說:“你的兄長不顧及同胞之情,對待你太薄情寡義。你今天這塊封地是我再三請求才為你爭取到的,雖然他勉強同意,但是心中並不樂意。你到京邑後要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