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5 頁)
他們也會珍惜,不會輕易想讓,即便相讓,那也就省了好多對手。
而且設立過五關斬六將,賽事不滿五場,沒資格奪獎品,但滿了五場,就可以不再比試而拿走獎品。如果連勝十二場,那另有大獎勵。
如果過了五關,挑戰擂主人馬成功,也是獎品加倍。當然也允許直接挑戰擂主,贏了也有獎,就是難拿一點。
戴老拳師感覺這個鬼點子很好,有這些人在,看來不成功都不行了。這一招還真靈,竟然引出了不少好漢相幫。
戴老拳師聽說袁成興也是練**的,就很關心地問了問。原來袁成興雖然也範個“成“字,卻跟袁鳳吟家沒有關係。袁成興先生是穆民,他的老師叫買洪昇,也是穆民,但不是當地人,是魯陽鎮人。此人得藝於孃舅,根基紮實,技藝精湛,為集大成者。一生販賣皮貨,浪跡江湖。深得**十形之精妙,**相聚,靈勁上身。實戰中以寡能敵眾,一動制敵而成名黃河兩岸。
此人非但武功卓越,靈性極高,善於總結把握,將心意**眾拳式分而合之,精煉為四把純粹功架,又將四把掐頭去尾,藏透形而不露,精簡為兩把半,自此再不能妄動一分一毫。
非但如此,這位前輩又虛懷若谷,不忌門戶,又獨具慧眼能辨人才。在行走江湖期間,就有人時常得其點化而技藝精進。路過地面都有受恩子弟,一路美名。後來因親友之便,時常往來落腳於周口,聽人講周口地面有幾個可教之才,已有留心。其中就有持技放蕩一味猖狂的袁三魁。後機緣巧合,在洛陽遇到袁三魁叔侄,買先生只用一步搖山把便折服袁三魁。袁三魁深服其人品其技藝,誠信求教,買先生惜技而不吝嗇,使得袁三魁叔侄技藝大增,可惜袁三魁剛練到如虎躥山,如龍行龍,雙把還未練至單把,就已經撒手而去。這在袁鳳吟心裡一直彆著一個死結,以及替父,感覺無顏再見買先生。
在可教之才之中,也有品行優良,天資極佳之人,其中就有袁成興。袁成興為穆民,卻博覽全書,少年時鄉試便中了舉人。在教內又習查拳,頗有名聲,卻謙虛好問,深得阿訇與眾兄弟青睞。後有機會見到買先生使拳,身心向往。因買先生同為穆民,時常出入各處清真寺禮拜,歇腳,於是有緣親近,兩下相宜,買先生毫無保留,袁成興刻苦紮實,不出幾年,以得到買先生認可。
買先生並不久住周口,後不放心,還遣派族親弟子時深海繼續前來考核指導,分享感悟。此等恩情,傳為美談。
但因傳承的隱秘性與對技藝的珍惜,很多弟子之間只聞其名,卻未謀其面。包括河西買明倫,都受過買先生傳授。如此算來,鳳吟跟成興這都是親同門兄弟。因買師之故,不必比試便知袁成興功夫不在自己之下。
應了牛兒叔那句話,“有你們兩個在,都不用別人沾手了。”
實際袁成興一直在河西大清真寺教拳,河西河南遙遙相望就有好幾座清真寺,陳州街清真寺,西寨清真寺,懷慶清真寺,東老清真寺,明善堂清真寺多了去了。買明倫所在的只是其一,實際上次去找買明倫算是一個美麗的誤會,本來三魁有交代的,就是去找這一位袁成興先生。
三合匯川,又奔流一方,這些坐落在河岸邊的清真寺,大廟,就如同一條藤上結出的繽紛花朵。而這些同門兄弟,又如同這花萼之上的若干葉片。所以在古文中,萼,也是兄弟。所謂鐵萼堂,實際標榜的是義氣千秋。
藤蔓開花花萬朵,最後結果如鐵萼。以拳入道,極其講究悟性,見賢思齊,就像同聽老師言的弟子眾多,簡直是桃李遍佈,但最終得正果的,卻似金枝鐵萼一般稀奇。
萬事俱備,只欠吆喝了。但袁鳳吟跟袁成興都有點坐不住,想幹什麼心照不宣。袁鳳吟端著茶碗直咋吧嘴,袁成興也一個勁的撮指頭。
後來袁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