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2/4 頁)
發育的大腦皮質層,會造成大腦無法正常發育,並導致腦部發育障礙。當孩子處於需要情緒和語言刺激的時期,卻不和孩子進行情感和語言交流,只是讓孩子坐在電視機前,會導致孩子腦部機能低下,從而出現語言障礙等各種問題。如果把孩子比作電腦的話,就等於硬體被損壞了。
這個階段的育兒原則應該是寧缺毋濫。也就是說,過度的刺激還不如少刺激。孩子會自己尋覓需要的刺激,例如從廚房的水池裡拿出碗碟到處亂丟或者胡亂敲打電話機等等。此外,孩子會自己調節刺激強度,以達到期望的程度。乖僻敏感的孩子在面對自己難以應對的刺激時會躲避,而喜歡探索的孩子則對什麼都感興趣,會跑過去摸一摸。這些反應都符合孩子自身大腦發育規律,父母只要接受就可以了。如果父母為了幫助孩子樹立好習慣而對其嚴加管教,或者時時刻刻給予孩子超過其接受能力的刺激,都會影響孩子大腦的發育。
喂輔食也要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
當孩子過了百日之後,媽媽可以新增少許輔食;孩子出生6個月以後,就可以正式提供輔食了。孩子出生以後,媽媽無論在時間上還是精神上都感覺很緊張,因此希望到了這個時候可以輕鬆一些,不需要每天都對奶瓶消毒,也不用在孩子啼哭的時候匆匆忙忙地衝奶粉或者撩開衣襟餵奶了。然而,事實並非如此。很多情況下,媽媽會變得更加吃力。因為孩子是在接觸一種和奶不一樣的味道,也不能再像吃奶那樣咕咚咕咚地大口吮吸,必須慢慢嘗試用牙或牙床咀嚼食物,並慢慢吞嚥下去的新方式。儘管有些孩子可以毫不費力地適應輔食,但嗅覺和觸覺敏感的孩子大多會吐出嘴裡的食物,拒絕輔食。
從這時起,媽媽和孩子便開始因為吃飯問題而相互“較勁”。如果不能順利地渡過這一難關,孩子長大以後也會討厭吃東西,因此父母應該重視吃飯問題。精心製作的輔食,孩子只吃了兩口就閉緊嘴巴,媽媽當然會傷心甚至生氣。但是,在孩子面前發火並強迫孩子進食,只能給孩子帶來更多的煩惱。嚴重的話,孩子可能會從此不吃某種食物,甚至演變成厭食症,或者嚴重影響母子關係。 。 想看書來
1歲孩子特點須知(4)
當媽媽覺察到孩子不喜歡吃輔食時,就要想到“孩子現在還不愛吃輔食啊!還是再等等看吧。”更聰明的媽媽會進行一些嘗試:“孩子不愛吃這個,換成其他的試試吧!”“喂的方法是不是有問題呢?”透過這樣的分析,找到適合孩子的方法。如果孩子愛吃蜂蜜卻不愛喝粥,可以偷偷地在粥裡摻一點兒蜂蜜再喂。這樣的話,無論多讓人傷腦筋的孩子都會慢慢適應輔食的。
保護好認生的孩子
6~8個月大的時候,孩子已經能夠區分自己的媽媽(照顧自己的人)和除媽媽以外的“陌生人”,於是就開始認生了。哪怕只是和媽媽分開一小會兒,孩子都會變得不安;即便是媽媽背轉身子,孩子也會大哭,弄得媽媽動都不敢動。更有甚者,當路過的大人誇孩子可愛並多看幾眼,都會把他惹哭。認生意味著孩子的智力已經發育到能區分不同人的程度,對於陌生人的不信任則說明孩子的社會性還沒有發育。因此,當孩子認生時,為了儘快克服認生而讓別人把孩子抱來抱去的做法是錯誤的。這樣做不但會加重孩子認生的程度,而且會對原本牢固的母子依戀關係產生負面影響。從孩子的角度分析,他會認為“媽媽對我來說就是整個世界,可為什麼媽媽總想把我推給別人呢?”
所以,當孩子認生的時候,媽媽要經常抱一抱、背一背,始終在孩子的視線範圍以內,讓孩子放心。只有在媽媽充分關愛的基礎上,孩子才會覺得“這個世界挺好啊!”從而對外部世界產生基本的信賴。
對於能夠自由活動身體的孩子,安全最重要
原來只能躺著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