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1/5 頁)
我們給他人的印象和感覺,我們並不知曉,我們在他人眼中是什麼人,我們也無從知道,我們只能從他人對我們的態度中,知道自己在他人的眼中的位置,在與他人的比較中,知道自己是個什麼型別的人。
我有一種擺脫不掉的感覺,那就是,這個世界是表象的,虛假的,不真實的。因而,我在理智上漠視這個世界。我努力尋找它本質和真實的一面,探求它發生和發展的最初動因和最終目的,但我仍不能確信我所尋找到和探求到的,就是這個世界的真實,或者真的有一個真實的世界。
並不存在一個真正意義上的“我”,所謂“我”只是有意識生命的一種意識,有感覺動物的一種感覺,同其他意識,其他感覺並沒有什麼不同。充其量只是“我”的一部分,而不能代表完整的“我”,完整的“我”是我們所感覺不到,也意識不到的。
我不是世界的一部分,我是相對於世界的存在。
我們與外界發生種種關係,一部分是出於主動,一部分是出於被動。但相比之下,後者並不像前者那樣與我們息息相關,因而,我們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而且,這種在我們自身的被動,在世界本身卻是主動,而這種來自世界的主動,也既是我們每個人自身之外的他人的主動。
從任何一門學問裡觀察世界,世界都會被這種學問所覆蓋,且會發現這種學問所探究的真理,隱藏在世界所有的關係中,構成世界一個龐大的維繫。
世界是個多重複和整體,人是一個多重複和個體,每個人身上都承載著多種多重橫的和縱的關係。
這個世界是人的一個作品,人只能不斷修改它,描繪它,勾勒它,而不能最終完成它。
我們眼中的這幅世界圖畫,只是畫中人眼中的世界圖畫,而不是真正的世界圖畫。
人首先要創造一個世界,才能擁有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人能夠描繪、表達、認識,思維,能夠感知各種事物的特性,離開了這樣一個世界,人就會完全無知。
人的追求趨同性,使這個世界的關係和人與人的關係相互交叉,碰撞,匯合,呈現出多重繁複而又大致相同的態勢。並在不斷的發展、變化和調整中,使這一態勢更加趨向繁複和相同。
我們所有的痛苦,憂煩,歡樂,滿足,都是我們自己的,他人並不能使之增加或減少。如果說能給我們影響的話,那也是間接的,是我們的內在受了他人的擺佈。沒有誰能決定我們,決定我們的只能是我們自己。
我們所給與別人的印象,只是一些與別人的自我意識混合在一起的印象。
別人和外界只是作為經驗和閱歷存在於我們的頭腦中。我們想到別人,更多是由於他們與我們的關係和發生在他們身上的事件。
世界是什麼哪?一、整個的物質空間。二、我們認識力、理解力、感受力、知覺力範圍之內的空間。三、個體生命對普遍空間的一種籠統的感覺。
在我很小的時候,甚至是幼兒時,就溜露出一種很強烈的遲暮之感,一種傾向於內的冥思。在我的內心,有一個與外部世界並行相悖的內心世界,這個世界與外部世界幾近隔絕,自我發展,我躲在裡面,對外部世界視而不見。
有兩個世界,自我的內心世界和外部的物質世界。外部的物質世界寄居著肉體,內在世界寄居精神和靈魂。
人難免在生活中找不到自己的位置,難免在現實中心理失衡,這一切都是可能的,隨時隨地發生的。只有回覆到自我的生命中,以自我為基點和出發點,我們才能讓自己平靜下來。在社會和族群中我們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點,被無限地縮小,而在自我的生命中,我們就是整個世界。
人的許多思想念頭其實都是“世界”的思想念頭,人的許多行動都是“世界”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