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亂象(第2/2 頁)
些全都一無所知的話,那隻能說明你落伍了,需要去補補課了。
礬樓的成功,戲劇的成功自然也讓一些人眼紅,並且逐漸的有人開始著手組建自己的戲班子,打算模仿他們,推出自己的戲劇。於是,慢慢的京城裡便開始陸陸續續的出現了一些戲班子,或者更準確點說,是草臺班子。這些小戲班子,在民間找了一些過去演小戲的演員,摒棄過去演的那些粗糙的片段式的小短劇,努力模仿著許鶴他們的戲劇模式,演一個完整的連貫的故事。但是,好的故事內容,卻不是那麼簡單容易就能打磨出來的。《女駙馬》和《竇娥冤》這麼經典的故事,那是在另一個時空裡,被千錘百煉打磨過的,絕非憑空出現的,當然這一點,除了張恪本人知道外,其他人包括許鶴他們自然都是不清楚的。
只是,隨著許鶴的戲班子的成功,人們對於看戲的需求急劇的攀升,但光是靠礬樓劇場的演出,自然是不可能完全滿足這個新興市場的需求的。所以,儘管這些個草臺班子所演的戲,水平不高,甚至於是粗製濫造的,卻依然不乏觀眾會前去觀看。這些觀眾的心態大抵就是:吃不到熊掌,吃吃魚也好啊,總比沒得吃好!
當然,這樣的市場環境,是無法動搖到許鶴他們的市場地位的,在高階戲劇市場上,他們依然可以說是斷層式的領先於所有人,妥妥的唯我獨尊,一家獨大的存在。這當然不僅僅是因為他們是開創者,同時還因為許鶴對於戲劇內容的嚴格把關,以及許合子她們這些優秀演員的加持,讓他們的演出一直都保持在很高的水準上。因此,儘管也有一些小戲團直接照搬了這兩個戲上臺,只是由於水平上的差距太大,有形而無神,有架勢而無靈魂,雖然也能吸引到一些觀眾,但在一些人眼裡,卻是畫虎不成反類犬的存在。不過,那些草臺班子倒也不太在乎這個,他們本身的定位及目標人群就是這樣的,他們也坦然接受這些,反正只要還有人願意花錢買票看他們,那就接著演唄。至於藝術追求什麼的,倒不是不想,它不是,如今還沒到那個份兒上嗎?
關於京城戲劇界的這些情況,張恪倒也聽說了些。不過,他對此並不打算插手什麼,甚至連插嘴都沒有。本身,這個市場就是在急劇擴張的,光靠許鶴他們,就是拼了命的演出,也根本不可能滿足觀眾的需求的。至於說,現今出現的這些亂象,那也是沒有辦法的,這個市場要成長是必須經歷這個過程的。這些草臺班子,必須在這些亂局中經歷一次甚至是多次的洗牌,在殘酷的市場競爭中優勝劣汰,讓其中一些優秀的戲班及演員在這個漩渦中,在經歷充分的競爭後,再從中脫穎而出。到了那個時候,相信整個戲劇界也會迎來一次脫胎換骨的改變的。總之,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不經一番寒澈骨,哪得梅花撲鼻香。因為這些考慮,張恪便不打算對此做任何事,這並非消極的放任自流,而是“聽其自流,待其自生”。張恪是相信,有競爭才會有進步的,目前並不適合對此多加干預的。因此,雖然朝堂上已經有聲音出現,想要對那些草臺班子,進行取締,認為他們過於低俗,有傷風化。皇帝也為此召見過張恪,詢問他的意見。張恪只說了句:“百姓們對戲劇是有強烈需求的,適當的引導自然是應該的,但強行取締它們,絕不可取,也無必要。”皇帝應該是聽進去了這話,或許他也覺得,此事確實是沒有這個迫切性,因此也就暫且將其擱置不談了。於是,京城戲劇界便在這種大環境下,不斷的快速發展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