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部分(第1/5 頁)
浮�
1。 什麼樣的道德規範我們應當遵從,這些規範如何得到證明?關鍵的思想是,具有道德約束力的規範(morally binding rules)是使現存社會更加和諧的規範。例如,顯然,如果不能接受禁止謀殺、攻擊、偷竊、撒謊、不守諾言的規範,我們就不可能在一起生活得很好。如果我們為了相互的利益而合作,這些規範就會透過顯示出它們的必要性而得到證明。另一方面,有些規範經常被視為道德規範(moral rules )——例如禁止賣淫、*、性放縱——卻不能以這種方式得到證明。當前社會怎麼會被某個人與他人私下的、自願的性活動所阻礙?如果這個行為不能以任何方式威脅到我們,那麼,它就在社會契約的範圍之外,不關我們的事。因此,那些規範對我們沒有約束。
2。 為什麼對我們來說遵從道德規範是適當的?我們同意遵從道德規範是因為,生活在接受這些規範的社會中符合我們自己的利益。然而,我們竟然會遵從這些規範——我們把這些約定履行到底——有兩個原因。首先,我們這樣做是因為規範已經得到強化,並且對我們來說,避免懲罰是理性的。所以,我們不去綁架我們的老闆的原因之一是,我們不想進監獄。其次,在接受這些規範的過程中,我們塑造了遵從這些規範的意向或者性情—— 這正是我們的承諾之所在。由於塑造那些意向對我們來說是理性的,因此根據它來行動就是理性的。一些契約理論家相信,遵從這些規範是理性的,甚至當我們認為我們即使破壞規範也能逃脫的時候也是如此。畢竟,約定的一部分就是我們不能破壞規範(例如,我們不能綁架,甚至在我們認為沒有人會抓住我們的時候也不能綁架)。由於我們已經理性地塑造了從不綁架的性情,因此他們認為,對我們來說,從不這樣做是理性的。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第10章 社會契約思想(6)
3。 在什麼條件下破壞規範是理性的?關鍵的思想是互惠主義的思想——我們以其他人也遵從這些規範為條件,同意遵守這些規範。這樣,當其他人破壞這些規範時,他就把我們從對他的義務中解脫出來了。例如,假設某人在很明顯的應當幫助你的情況下拒絕幫助你。那麼,在之後他需要你的幫助的時候,你會很正當地感到你沒有責任幫助他。然而,如果他是幫助你而未成功,問題就會有些複雜,你可能有些誤會——也許,一般地說,他是遵從規範並樂於助人的。如果是這樣,你還是有責任幫助他。但你是否幫助他,以及在什麼樣的程度上幫助他,仍然是一個問題。
同樣的觀點可以解釋為什麼懲罰觸犯刑律的人是允許的。違法者與正常的公民是被區別對待的——在懲罰他們的時候,我們以通常不允許的方式對待他們。為什麼這樣對待他們是有正當理由的?首先,這是正當的,是因為罪犯已經違背了互利的條件:只有當他在他能做什麼方面接受同樣的約束,當前的社會規範才能限制我們可以做什麼。因此,透過違背規範,罪犯把我們從對他們的義務中解脫出來,讓他們自己面對復仇。其次,國家的目的是強化當前的社會規範。如果我們想要沒有恐懼地生活在一起,那麼他是否要襲擊他人、是否要從其他人那裡偷東西之類的問題就不能留給個人來決定。對違反規範施加制裁是強化規範的唯一方式,從中自然會推出國家需要懲罰這一手段。
4。 道德能要求我們多少?道德似乎要求我們要公平,也就是說,和別人的利益相比,我們不能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更重。但是,假設你面對這樣一種形勢,你必須在自己死還是其他五個人死之間進行選擇,公平地說,這種狀況似乎要求你選擇你自己去死;畢竟,他們有五個,而你只有一個。在道德上你是不是有義務犧牲自己?
哲學家們經常對這種例子很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