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部分(第3/5 頁)
梁心銘微微抬眼,飛快往前一掃,發現靖康帝果然就是那日和王亨一起站在貢院門口的貴氣青年,暗自歡喜,總算她沒白費心機,在這位**oss面前秀堅強。
殿試只考策問,由皇帝當場出題。
策問的題目,一般是當下的時務,即天子問策,考問大家的學識眼界和當官能力。
貢生(考生)回答叫“對策”,答卷以“臣對”字樣開始。策問的答卷,有文體限制,更有字數限制,最多不超過兩千字,極為考較功力。
這最後一關,梁心銘早有準備,也做過好些文章,內容涉及治國之道、吏治律法、民衣民食和農田水利、儒道學術理論和教化民眾、戰爭兵備和邊防治理、商貿經濟等等。一是為了鍛鍊文筆;二是在查詢資料過程中,加強對大靖國情的瞭解。所以,她對殿試還是有底氣的。
她靜待皇帝公佈考題。
這次殿試的題目是:大靖商貿繁盛,富商巨賈者眾多,而百姓失地,淪為佃戶和坊間手工者不計其數。農本商末,如何重農抑商,使農工商並進,而不傷及經濟和國本?
梁心銘看了題後,心裡咯噔一下,再也顧不得欣賞這位大靖最頂端的**oss和美男,立即沉入思考。
商貿經濟她雖也寫過,著眼點卻與這考題不同;這考題,難就難在“如何”二字上,不好把握。
英武年間,英武帝大力發展農工商,使得經濟騰飛。然兩百年過去了,貧富兩極分化,資本和土地逐漸集中到少數人手中,百姓或者淪為佃戶,或者淪為作坊工人。越來越多的臣子要求加重“重農抑商”措施,抑制商業發展。靖康帝也想平衡農商,又擔心過度壓制商業,會影響國力;還怕觸及一部分當權者的利益,推行不下去。英武帝乃雄才大略的帝王,“英武盛世”是大靖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無論政治、經濟、民生和疆土都達到頂峰,堪稱當世天朝大國。靖康帝能力比不上老祖宗,不敢輕易更改國策。萬一改革後,國力衰退了,經濟倒退了,怎麼辦?
他登基幾年,被這件事弄得頭疼。
所以,他便以此為題,考問天下讀書人。
梁心銘暗自叫苦。
她前世的經濟知識,並不能成為她的優勢,反而成為她的劣勢。為什麼這樣說呢?想要一個擁有現代思想的人適應古代,能做到嗎?若梁心銘把中國改革開放那一套經濟理論搬來用,肯定考砸!
這答卷,必須符合當前的社會背景和經濟現狀。
可是,她上輩子活到二十八歲,已經形成了思維定式,在答題的時候,要想一點不受前世影響,那是不可能的!
當下,她深呼吸一口氣,徐徐吐出。
她閉上眼睛,先在腦中把自古以來重農抑商政策都過了一遍,從秦朝的商鞅變法到漢朝把商賈打入賤民、西漢晁錯寫的《論貴粟疏》、宋朝對鹽鐵茶等物的專賣法、明清的禁海政策等等;再把她前世經濟爆炸時代商業政策捋了捋,結合當前大靖的政治經濟,最後擬出思路:
壓制商業是肯定要的,不然土地兼併、資本積累的後果很嚴重;禁止邊貿和海上貿易萬萬不行,會阻礙經濟流通;可以制定相關律法保護農民和工人的權益,再提高商稅限制某些商業的發展,再鼓勵農耕政策,打擊土地兼併……
擬完不禁頭疼:兩千字,怎麼寫得了?
她略一想,先根據擬出的思路寫頭稿。頭稿的文字用的是草體,寫得快嘛,筆走龍蛇,一揮而就。
再然後,對文章進行壓縮、精煉文字,還是草體。
再然後,再壓縮、更改、精煉,這次用的是行書。
最後,用正楷謄抄,一字一字寫完,全文總計一千九百八十八個字嗯,這數字好,夠吉利!
寫完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