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1/5 頁)
“又是作詩?”顧秋白眉梢一挑。
當然,這次作詩又略有不同,第一次作詩是開放性的題目,可以挑選的詩就太多了。
這一次,則是規定了範圍,只能圍繞山水來作詩,這就更考驗才子的真才實學。
如果說第一次作詩是看才子的底蘊,那這一次便是考才子的臨場應變能力!
相比於前者,很顯然後者更能真實的體現出才子的水平。
當然,對於擁有華夏上下五千年文化的顧秋白而已,這根本不算什麼難事。
很快,顧秋白的心中便閃過一首詩,用在這裡簡直再恰當不過了!
顧秋白沒急著作出來,而是露出一副思考的樣子,他想先看看其他才子的水平。
很快,半柱香的時間過去,卻是沒有任何人出來吟詩,誰都不願做這個出頭鳥。
紀長歌環顧四周,視線在顧秋白身上停留了片刻,淡然開口道:“韋大人,我已想好一詩,還望指教一二。”
“哦?”
紀長歌身上的氣質陡然一變,從冷冽變得豪邁,看向遠處奔流而過的楚江。
聲音宛若奔騰的河水從他口中發出:“楚江東去浪淘沙,月影橫斜氣自華。”
這兩句詩一出,所有的才子都暗暗點頭,這兩句詩彷彿畫卷一般徐徐展開,大氣中又不乏柔情。
紀長歌目光悠然,看向遠處的青山,聲音也變得綿長,吟出下一句:“南山雨落滿園秋……”
頓了頓,他的聲音再次一變,透出一股滄桑與淒涼,最後一句緩緩而出:“一點桃花萬古愁。”
“楚江東去浪淘沙,月影橫斜氣自華。”
“南山雨落滿園秋,一點桃花萬古愁。”
借景抒情,借物言志,這是詩中一種典型的表達形式,這一刻,被紀長歌表現的淋漓盡致。
而且,這首詩將楚江與南山完美的融合進去,即貼合主題,又不顯得唐突。
尤其是最後一句,畫面陡然一轉,由寫景變成抒情,猶如畫龍點睛,直接將詩拔高了一個層次。
韋郡守聽後,也不由暗暗點頭,這首詩雖然還有些小瑕疵,用詞方面還需斟酌,不過能短時間內做到如此地步,已經非常難得了!
一首詩吟完,紀長歌看向顧秋白,意思很簡單,我作完了,該你了!
其實大家也都知道,這次清風詩會的魁首,肯定在這兩人中產生,其餘人只能做個陪襯而已。
所以,大部分才子的目光,都開始集中在了顧秋白的身上。
這一次,顧秋白又能作出什麼詩?
顧秋白微微一笑,看向遠方的楚江,醞釀情緒,片刻後,悠揚的聲音從他口中發出,一氣呵成!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這首詩乃是華夏古代詩仙李白的名詩,詩中描繪的江河與青山,堪稱一絕。
恰巧的是,詩中的天門、楚江都能和這裡的地名對上,簡直就是為這道題量身定造的。
紀長歌的詩雖然也不錯,但和這首詩相比,很明顯就落了下乘了!
“嘶——”
韋郡守細細品味這首詩,眼神越來越震驚,這真的是半柱香時間作出來的詩嗎?!
他讀過的詩何止成千上萬,但論寫景,沒有一首詩能比的上眼前這一首!
斷、開、流、回、出、來,六個動詞的運用,直接將山水景物寫活了,他甚至有一種重回楚江源頭的感覺。
碧水青山,白帆紅日,流水雄奇險峻不可阻遏的氣勢,更是令人心生仰望之心。
尤其是其中還隱隱含著暗喻,楚江乃是楚國的母親河,然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