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0章 敕命之寶(第1/2 頁)
祝灝一直心心念唸的譚世聰,如今卻過得比誰都快活。誰讓雲貴總督岑毓英被慈禧降級留任,現在還鬧著罷工的彆扭;而貴州提督魏光燾更是受清廷指派,出國劃定中越邊界去了。
最搞笑的還要數貴州巡撫潘霨,他算是滿清官場中的一朵奇葩,史書上對他的記載是:精書法、丹功、醫道,任官所至有惠政,且常以醫濟民,以仁柔著稱,他是中國清代官吏、醫家、養生學家。
足以見得這個潘霨不單只是一個儒家思想教出來的傳統文官,還是一個以仁見長的,無腦聖母的柔弱書生。
所以,在這種軍政主官要麼不在本地,要麼不僅不在本地,而且還鬧罷工,或是乾脆只喜歡修身養性、煉丹問道的情況下,他能有多大壓力才怪!幾乎每天都有新的地盤被他納入自己的版圖之中,為他增強著實力。
短短三個月間,他逐步掌控了遵義、思南、石阡、大定這黔北四府,外加雲南的鎮雄州、彝良縣,統治區人口達近一百五十萬,實打實成了一方諸侯。
但眾所周知,雲貴兩省是民族構成最為複雜的兩個省份,也是滿清地方政府控制力最弱的省份。因此,幾乎每天他都要處理的不是與清軍作戰,而是少數民族的歸附問題,要麼是打要麼是撫,弄得他煩不勝煩。
好在遵義府才從四川劃歸貴州不久,又經過明末的改土歸流,這裡已經沒有土司的存在,漢民也佔絕大多數,不然光是遵義這個大本營就夠他忙得了。
不過,忙歸忙,享受那是一點兒沒落下,從古藺那個山區搬來這裡後,他徵用了原來的遵義府衙改建為了自己的王宮。王宮內,亭臺樓閣一樣不少,妃嬪也娶了好幾位,並且他還封官賜爵,將跟著他的老兄弟賞了個遍。
對於這件事,祝灝其實早就知道,但他秉承用人不疑的理念,暫時沒有大加干涉,只是秘密又往遵義派去了幾支資情司小組。
然而就在這時,發生了一件奇事,將發展程序引向了一個誰也無法預估的方向。
威寧州北海子邊有個叫作洪家村的小村子,這裡世代居住著一群以打魚為生的漁民,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們並非少民,而是一群操著北方口音的漢人。
這天,有一支新天國的部隊走這裡路過,眼見天色已晚,領頭的卒長便決定入駐村子過夜。如何交涉,給騰出房間的村民多少銀子補償自不必多說,總之,村子裡每家分配幾個人就住了下來。
夜裡,這名叫作李思成的卒長以及幾個兄弟住在了村長家。因為新天國直接照搬了勇營的軍法條令,他們這些軍人在作風上已經改掉了舊式軍隊的惡意,至少明面上不會再讓人反感和害怕。
村長從未見過這麼親切的官兵,聽說以後這片地界都歸他們管了,一時高興,便讓婆娘多整了兩個下酒菜。
喝到最後,村長興許有些喝多了,整晚都在那吹牛說自己祖上可是當過皇帝的,要是放在幾百年前,你們都得聽爺爺的吩咐,云云。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等第二天李思成直接帶人將村子圍了,隨後開始挨個審問村民,想從他們那裡瞭解村長所說的情況,以免村長故意隱瞞。
村民們見昨天還和藹可親的官兵,今天卻突然翻臉,這才想起他們終究是兵。一些婦孺都嚇得癱坐在地上,村長更是已經嚇尿了,一股騷臭氣息燻得人不敢靠近。
很快,經過核對所有人的供詞,李思成拿到了自己想要知道的所有資訊,以及一尊雕刻著敕命之寶的玉石大印。
但這個時候,李思成反倒覺得有些燙手了,不為別的,這名村長還真是南明永曆皇帝的後人。
當年緬甸王莽白髮動“咒水之難”誘捕了逃亡緬甸的南明末代皇帝永曆帝朱由榔,隨即莽白將朱由榔及南明宗室、大臣全交給了前明降清大將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