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第1/2 頁)
沒有更好的,他們飢不擇食的吞吃,這也怪不得他們,同樣的怪不得印造和
出租的人們。問題是要有好的替代品,要叫窮人莫吃米糠榆樹皮,必須供給
棒子麵小米才行,空講衛生的道理是沒有用。
說是沒有替代品,那也是不合事實的,市面上的兒童書報出版得很不少
了,不過那都是麵包洋點心,普通人家是吃不起的,而且吃了也不充飢,乃
是一個更大的缺點。花了幾百幾千的金圓買得一冊故事漫畫等,一翻就翻完
了,現在這時候或者不能單怨書價之貴,而價貴卻是事實,其內容之廉則又
與其價成反比例,也是一樣的事實。我直覺的感到,這些書與其說是為兒童
所作,無寧說全是為編者出版者自己而作的,更是近於真理。這句話說得很
有點傻,商業的出版本來都是如此,何必大驚小怪,自然也是言之成理。不
過我總覺得騙小人手裡的銅錢似乎不應該,雖然騙大人沒有多大關係,因為
他們也在那裡騙人的。
我看小人書攤上一本本的橫長冊子,材料雖是陳舊一點,內容總是充實
的,結實一厚本,禁得起翻看,同時已賺了錢,總算還對得起主顧的。新的
兒童書也要能夠這樣子,那就好了。可是現今是商業世界,大家講賺錢愈講
愈精,後來居上,要想勸人賠本或是夠本為兒童服務出版,那是道地的夢話,
不但聽的人要咧了嘴笑,就是自己如不在做夢也是說不出口的。給兒童供給
書物,正與整個的兒童教養一樣,我想原是國家的責任,應由國立機關大規
模的來辦,那麼大賠其錢可以全不在乎,物美固然難說,而價廉可以做到,
至少是貨真,即內容總可更為充實了。不過這也是同樣的一個夢,是很渺茫
的。自然比較上二者也稍有差別,前者之夢有如一匹駱駝透過針眼,只有在
戲法中乃能遇見者也。
□1949年
4月
2日刊《自由論壇晚報》,署名十鶴
□未收入自編文集
小人書二1
在上海或是北京的馬路上行走,常可以見到路旁有些小書攤,卻不是賣
的,只是借給人看,又不拿回家去,只在攤邊翻看。
這在北京名為小人書,但也並不專門只給小孩們看,有好些成年人也在
那裡看著,而且還很滋滋有味的。這些書都是橫長的帳簿式的小冊子,一頁
上有圖有字,普通稱為連環圖畫,其實還只是每頁都有圖而已,不大有什麼
連環的意義。
這種編法,從歷史癖上說起來,可以說是古已有之的,宋元的歷史評話
現今有五六種儲存著,原來都是這樣,可以說是字畫並重。後來逐漸以文字
為主,只是一回中有一兩張插畫,末了則是我們最常見的繡像,卷首畫著一
個個的人物,這是最後的一階段了。
這裡顯然可見,先前的書是給識字不多的人看的,看了圖再念說明,可
以更懂得清楚,就是不念也能看出大意來,至於後來的主顧則是讀書人與中
產階級,內容與形式很是不同了。明朝後半的板畫的發達是很可驚異的,但
是他全是知識階級的專有品,不單是人民,就是兒童也得不到他的好處。直
至清季才有點轉變,先是石印的畫報,隨後有插畫的教科書,這才通俗化起
來了,可是吳友如的畫風幾十年還有影響,至今難得看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