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每當改革遇到問題,或者經濟、政治出了問題時,就會由前一個群體把水攪混,為計劃經濟招魂,而後一個群體附和,形成沉渣泛起。
好在政府是明白的。*總書記提出“不折騰”,其意就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不動搖,這一條道路的核心之一就是堅持市場化改革。隨著時代的進步,那些沉渣的能量呈現遞減狀態,已成為萬木春後面的“病樹”,千帆側畔的“沉舟”。沉渣改變不了我們前進的方向,讓它自生自滅吧!
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好大的口氣
曾有一篇文章提出,2008年中國經濟對全球的貢獻達到22%,2009年中國的預期增長為8%,比2008年的9%低,但對全球的貢獻居然要達到50%,也就是說全球增長的一半來自中國。類似的言論近期在媒體上不少見。什麼中國的4萬億支出將挽救全球,中國可以率先走出衰退,全世界都希望靠中國走出衰退云云。好大的口氣啊!中國居然成了全世界的救星。中國在全球經濟中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嗎?
我們不否認,這三十年來,中國經濟的確經歷了高速增長,但我們的底子薄,至今也仍然只佔世界GDP的5%。佔世界5%的經濟居然對世界經濟的增長貢獻達到22%,甚至50%,我真不知道是如何算出來的。而且要明白,在這場世界性的經濟危機中,中國經濟也不像有些經濟學家所說的那樣一枝獨秀,而是同樣受到了嚴重的衝擊。一匹本來就不大的馬,自己又受了傷,如何能拉動世界經濟這輛大車?
在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今天,各國的經濟固然聯絡很緊密,但發生問題的根源還在自身內部。這場經濟危機起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和金融危機,原因在於美國自己。我們無論增加多少支出,也無助於解決美國經濟的問題。各國經濟出現問題,都有各自的原因,日本的經濟長期處於低迷狀態,歐洲的經濟也各有各的難處,美國經濟出問題,並不是這些經濟出現問題的根本原因,而僅僅是誘因。各國經濟的問題要靠自己去解決,絕不可能中國經濟上去了,其他國家經濟就會好轉。中國增加4萬億支出只是為了解決自己的問題,也只能解決自己的問題,不可能解決別人的問題。別國也不會為此而歡呼。而且這4萬億人民幣摺合成美元,又能值多少,對世界經濟會有什麼作用呢?
各國經濟之間當然有相互影響。經濟學家用“溢位效應”和“回波效應”來描述這種影響。“溢位效應”指一國對另一國的影響,“回波效應”指受到影響的國家對原來引起影響的國家的影響。例如,中國出口對美國的影響稱為中國對美國的“溢位效應”,而美國受“溢位效應”而發生的經濟增長所引起的進口增加又對中國經濟產生的影響,稱為美國對中國的“回波效應”。一般而言,“溢位效應”大一些,“回波效應”要小得多。各國之間的“溢位效應”的大小並不一樣。一國的進口越大,所引起的“溢位效應”就越大。中國對外依賴率(出口+進口/GDP)為60%,而且在經濟增長中35%來自出口,所以受別國的“溢位效應”就大,但中國的進口並沒有出口那麼多,所以,對別國的“溢位效應”就要小一些。中國的出口中40%左右是對美國的,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溢位效應”就大。中國經濟困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美國金融危機引起實體經濟的危機,從而出口大大減少。美國經濟危機透過“溢位效應”影響了中國。但中國經濟這種溢位效應所引起的“回波效應”對美國影響並不大,甚至可以忽略不計。
中國目前有兩萬億美元外匯儲備,還能在中國增加政府支出4萬億刺激經濟的情況下大幅度增加進口嗎?儘管我們不會採取貿易保護主義,並主動增加對國外的採購,但增加的也非常有限。一來我們這次增加支出主要用於基礎設施、改善居民住房、教育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