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部分(第2/5 頁)
少宗在此前親自和中信、華潤等紅籌公司的jiāo往,這一次再借錢就容易的多,還是故伎重施,在不使用外匯指標的情況下,用旗紡集團的資產做抵押,中旗資產管理公司繼續和中信、中銀、華潤等紅籌系拆借資金,並且親自和華康盛等人前往三菱銀行總部進行jiāo涉。
他們一邊在東京和三菱銀行總部洽談,一邊在香港連夜審計有利銀行的資產,試圖用最快的速度決戰。
因為無法確定具體的風險,錢嘉威想辦法引入了前僱主摩根士丹利進入jiāo易,由摩根士丹利承擔二次評估和風險抵押,將一部分的風險和收益轉嫁給摩根士丹利。@。
第一百五十三章 國人當自強
雖然楊少宗極度不願意和〖日〗本汽車公司合作,但他必須承認〖日〗本經濟泡沫給〖日〗本經濟產業界造成了極大的衝擊,日產汽車株式會社在這個階段的情況非常艱難,馬自達的情況也好不到哪裡去。
日產在現階段給出的談判誠意非常大,甚至可以用技術轉移的方式進行合作,同樣願意以技術轉移方式合作的〖日〗本汽車企業也絕不止日產一家。
1992年8月,隨著國內市場也在醞釀著巨大的變化,楊少宗必須返回國內主持大局,華康盛和中旗資產管理公司自一汽外聘的徐建易車輛總工程師負責同日產繼續洽談,由於協議方涉及到裕華汽車,裕華汽車方面也派人一起參與談判,同時繼續和美國通用汽車接觸。
1992年是〖中〗國在市場經濟大潮中最折騰,也最熱鬧的一年,這一年裡,大量的人下海,他們被稱之為“口派”也就是在這一年,一個凹歲的印尼商人黃鴻年回到了闊別已久的國內市場。
這個人是印尼第二大財團金光集團的黃奕聰的次子,卻是在國內長大,還曾經在山西插過隊,憑藉對國內市場的熟悉,他在香港收購了一家上市公司,改了名字稱之為“中策”寓意要為〖中〗國改革出謀獻策。
中策公司除了黃鴻東外,李嘉誠的和記黃埔、金光集團和摩根士丹利都是重要的股東,而黃鴻年無疑是最主要的靈hun人物。
回到國內,黃鴻年將目標盯住了那些資產良好的國營企業,並且很快就收購了太原橡膠廠,當時中旗就這個事情已經和山西省委談了一段時間,因為後來吃下了另外一家橡膠廠而作罷。
中旗當初從接觸到談判huā了半個月的時間,實際考察用了一個月,最終談具體的價格條款用了小半年,拖拖拉拉的談著,黃鴻年的中策公司不愧是港資企業,作風很大膽,一個月的時間就搞定了。
他自己感覺賺錢很容易,於是在國內大肆收購國營企業,甚至在杭州和泉州進行了大範圍的打包收購,效率之高,規模之大,足以讓人驚訝的下巴無法合攏。
中策效應很快就被媒體抓住,相比作風低調,基本不在收購兼併過程中接受媒體採訪,談判過程也經常和市委採取拉椐戰策略的中旗,中策公司顯然更有轟動效應,最重要的一點…一中旗資產管理公司是鄉鎮企業,而中策是外資。
這一點很重要,也是中策幾乎能比中旗公司以更低價位,甚至低四五成的價位拿下國營大廠的原因。
當初,江西省委在太原橡膠廠上給中旗的價碼是兩千多萬,給中策卻只要一千萬,原因很簡單,他們盲目相信外資,以為外資就代表先進。
從4月到8月,中策公司一口氣在國內收購了一百餘家國營企業,其中有一半都曾是中旗資產管理公司的目標,這讓還做夢繼續討價還價的管靳生和華康盛很惱火。
最讓人惱火的是中旗資產管理公司一貫是很負責任的,基本都有三包一一包不下崗,二包扭虧為盈,三包繼續投入,而中策公司一個承諾都沒有,拿下這些國營企業的價格還非常低廉。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