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部分(第3/5 頁)
,聲音有些沙啞地這麼說:來吧,過來吧。
死亡的楊柄榮重新復活(1)
1980年4月,上海迎來她新生命的輪迴。
儘管對美國紐約時報的詹姆斯·斯特巴來說,他看到的是這樣一種情景:
我來到中國,很大程度上好象生活在1951年,甚至似乎有點像1851年,在無線電旁收聽世界各地的新聞,這是城市唯一的夜生活。
中國的肥皂將衣服洗灰了。
水硬,一加侖水放在咖啡壺中,過濾出拇指大小一團的鈣、煤沙和其它礦物質。
詹姆斯·斯特巴可能說得完全正確,以他美國人的眼光。但對上海市民來說,他們的視角與這個來自紐約時報的記者完全不同,在他們的眼光中此刻看到的是一種他們曾經如此熟悉的食品,它就是濃香四溢的茶葉蛋。
同年7月12日,一家叫作“味美館”的飯店,成為上海第一傢俬營飯店而寫入了上海的“七情六慾史”,到了1982年的3月6日,曾經作為“十里洋場”象徵之地的南京路,出現了對昔日“不夜城”呼應的夜市。
4月間,電視機開始成為這座城市的新寵,每個家庭都將它看成必備之物而努力地爭奪著,從這時起,上海進入了“電視時代”。
隨後是西裝作為一種時尚之物被上海男性青年所青睞,而黃金飾品則在這個時候被上海女性瘋搶。一個小小的細節是對這種瘋狂的一種說明:上海第二機電局某企業中的一個上海小青工,用八年全部積蓄和自己的愛人完成了婚禮,這時,這個上海新家庭的銀行存摺上僅剩450元。但小青工並沒有就此罷休,他又用400元為自己的愛人購買了一條24K的金項鍊,他的理論是,他們的新家庭可以沒有任何存款,但不能讓別人認為趕不上這一輪的時尚之潮。
1983年1月18日,一切對經濟活動有著特別敏感的人們重新看見了股票。2年以後,1985年1月,延中公司向社會發行了上海第一個股票,在絕大部分男女混然不覺的時候,極小部分的男女走上了城市有產階級的道路,這時,一些叫作“萬元戶”的男女,儘管社會身份曖昧不清,但他們在市民社會中昂昂然地登堂入室,被上海大小市民如同偶像一樣地加以崇拜:對這些上海市民來說,還有什麼比金錢更令人迷戀呢?
()免費TXT小說下載
一如我在第一章所說,在開始城市慾望、消費、時尚這部偉大的歷史敘述之前,我們是不可或缺這個歷史時期的深背景,沒有一個時代提供的基本平臺,就沒有這個時代的基本慾望,也沒有這個時代基本消費和基本時尚。
當1980年茶葉蛋的濃香正飄逸在上海還不燈火通明的大街小巷時,對《參考訊息》特別鍾情的上海男女在這之前便發現了這樣一個事實:中美這兩個曾在三十八度緯線一帶進行殘酷較量的對手,終於暫時地擱置了各自頑強的意識形態夢想,走上了一條功利主義的康莊大道。1979年1月29日,在肯尼迪中心鄧小平觀看了美國藝術家約翰·丹佛的表演,丹佛唱了《鄉間大路,請帶我回家園》。當鄧小平回家時,在西雅圖的飛機上,丹佛送了他一百套的唱片。
中美建交對世界有著巨大的象徵意義,對中國人民或許有著更為巨大的現實意義:與魔鬼一般的美國也能修好並在同一星球共存,還有什麼東西不能重新打量、重新思考、重新判斷?
解凍的和風吹到了上海,一個叫楊炳榮的男子死後復生的離奇故事或許是對“解凍上海”的最有力說明。
楊炳榮原為上海市黃浦區服裝公司南方襯衫店的職工,1949年前在國民黨部隊中擔任過7個月的憲兵,1957年4月他已向有關部門作了說明。
“文化革命”開始後,出於可以理解的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