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部分(第1/5 頁)
現在已是隆冬季節,天氣特別寒冷,對於守城的兵馬來說還好,卻給攻城的一方帶來很多困難。
曹操沒有佔到什麼便宜,袁紹也同樣如此,出兵不久就撤回了鉅鹿。
曹操的青州軍和袁紹新召集的兵馬戰鬥力都不高,還無法與凌雲的軍隊抗衡。
凌雲的兵馬一部分戰鬥力較高,但其餘人訓練時間較短,較之曹操的兵馬還看不出明顯的優勢。
曹操和袁紹既然退去,凌雲也沒主動進攻,令各將領加緊訓練新兵。
兩個月後,天氣逐漸轉暖。
太史慈在遼東取得了很大的勝利,公孫度的兵馬被壓制在樂浪郡一帶做垂死掙扎,遼東其餘城池盡歸太史慈所得。
隨著太史慈的不斷勝利,他與夫餘、鮮卑、高句麗三族的談判取得巨大進展。先前這三族冥頑不靈,死不開竅。在太史慈當著三族首領的面殺掉俘獲的族人後又連克公孫度數城。三族見太史慈兵鋒太盛,公孫度已是強弩之末,遂退兵回族。不再參與凌雲與公孫度之間的紛爭。
公孫度實力大傷,眼看已是苟延殘喘,派人與太史慈議和。
凌雲這時候根本不可能再答理公孫度,先前派人招降,反讓公孫度將使者殺掉。現在看兵敗在即才想起投降,門都沒有。
太史慈在凌雲的授意下步步緊逼,公孫度大勢已去,被滅已是遲早的事。
當然了,這場勝利有太史慈的重大功勞,他在遼東呆過一段時間,對遼東的地理和公孫度的大軍都很熟悉,要換了別人來,未必能有這麼順利。
遼東的戰事穩定,凌雲騰出了全部心思來對付袁紹和曹操。
這期間,凌雲把目光放在了幷州的另一勢力上,那就是河內太守張揚。凌雲
曾派人給張揚下書,勸其歸降。張揚不說行,也不說不行,就是讓凌雲給他時間考慮。
凌雲心裡非常清楚張揚打的什麼主意,只是坐觀天下大勢,看他與曹操、袁紹一戰究竟誰能勝。一看張揚就是不見兔子不撒鷹的主兒。
若是凌雲派兵攻打河內,也不過是動些兵馬的事,他自信絕對能夠拿下河內一帶。只是這樣一來,他將要面對緊鄰河內的涼州。那可是韓遂和馬騰的地方,又是兩大軍閥,凌雲暫時還不想樹敵太多。
這兩個月時間,給了凌雲足夠的喘息之機。
從軍務到政務,凌雲採取了許多舉措。有些事情與手下文武也多有商討,畢竟他對東漢的事情沒有那個時代的人精通。
但凌雲提出了許多有新意的政令,讓手下人歎為觀止。開玩笑,凌雲可是帶著兩千年的經驗,各朝興衰看多了。他本身又是學經營管理的,後世許多成功的案例他都知道,包括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東西他都心中有數。
手下人對凌雲更加敬服,大都暗自慶幸找到了明主,因為他們都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而凌雲恰恰能給他們提供施展的舞臺。
兩個月的時間匆匆而過,冀州一帶的平靜,因為曹操和袁紹的大舉進攻而打破。
曹操令曹洪、曹仁統兵二十萬攻打武邑,令夏侯惇、夏侯淵領兵二十萬攻打易縣。曹操親率十萬大軍在信都坐鎮。
袁紹與曹操同時起兵,他令張郃領兵三十萬取趙國郡的中丘縣,令高幹領兵三十萬取易陽縣。
兩路諸侯的四路大軍來勢洶洶,大有蕩平凌雲之勢。
凌雲的大軍早就陳兵冀州,見袁曹起兵,他立即下達軍令,讓各城主將完全採取守勢。
這個時候來犯,對凌雲來說還不是時候,因為太史慈那邊還佔著二十萬大軍沒有撤回來。眼下他可用兵馬只有四十萬,其餘的人馬都安排在別的城池駐守。尤其是幷州一帶,既與冀州接壤,又緊鄰河內,凌雲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