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和談(第1/2 頁)
趙恆卻是對身邊的文臣武將們說,只要遼兵撤走便好,沒必要對人家趕盡殺絕的。
劉娥卻是勸說,只有拼死一戰,真正把契丹人打疼了,他們才會知道厲害,才能夠保證百年不敢南侵。
趙恆發覺,一個女人尚且有如此膽魄,便答應去往黃河北岸。
當趙恆出現在北城樓時,宋軍高呼萬歲,數十里都能夠聽得到,此時的遼軍,已經被宋軍包圍,猶如困獸。
宋軍士氣高漲,從四面八方開始對遼軍進行最後的強攻。
遼軍孤軍深入,本以為可以一舉突破澶州,直逼宋都,哪曾想,在澶州城外被牢牢地鎖死。
蕭太后和遼聖宗看到情勢危急,便向大宋朝提出議和。
趙恆聽到對方主動願意議和,從當上皇帝那一天起,他就一門心思地想著,不要打仗,哪怕花再多的錢,只要別人不來打,那可就萬事大吉了。
當初,他派出人去求蕭太后議和,人家都不搭理他,現在,人家主動求和,那豈不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麼。
寇準堅決反對議和。
“陛下,如今形勢有利於我大宋,咱們為何不趁此機會,北進幽雲之地,一舉打下十六州?”
偏偏此次趙恆親征,除了身邊跟隨著勇武忠烈的戰將,更有些極具智謀的文臣。
有主戰的,自然就有力主議和的。
“陛下,微臣覺得,應該見好就收。當初,遼國兵臨澶州城下,已經威逼京師之地。那個時候,我們深恐遼軍會突破澶州,直入我汴京。”
“是啊,陛下,咱得意不可忘形。此番遼國南侵,已經嚐到了苦頭,人家願意議和,咱們何不做個順水人情,也可免生靈塗炭啊。”
“陛下,若是咱們繼續北伐,勝,自然是好,若是像以前太祖時,先帝時,北伐皆失利,那個時候,咱們只怕是連求和的機會也沒有了。”
寇準和畢士安,聽到那些軟骨頭們的話,真是氣不打一處來。
如今,大宋王師,已經將那孤助無援的遼軍主力,鎖定在了澶州附近。
若北伐,自然是先剪除這遼軍的主力,別說那幽州之地,只怕是連遼國的都城,都一時難以找到可以禦敵之兵。
當年石敬瑭把幽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其實,平時在那十六州,遼國並沒有派多少兵馬長期駐紮。
畢竟契丹擅長騎射,兵馬多是騎兵,與宋邊境掠奪戰,多是流動式的襲擾為主。
他們即便是大規模地出戰,也不需要帶多少糧草,在他們看來,只要打下了一處漢人的州郡,補給裝備自然便有了。
可想而知,這澶州之戰,契丹的主力被圍困,退路切斷,別說和宋軍打持久戰,宋軍就是圍而不打,時間一長,他們也是吃不消。
隨趙恆親征的文武百官,特別是那些長期養尊處優之人,哪裡經得起這樣的行軍打仗之苦。
他們力勸趙恆,必須藉著遼國主動求和之機,儘快地達成和議,把那些被圍困的遼軍,早一點放回去,免得歷久生變。
寇準,畢士安,甚至連劉娥,都主張既然已經把大家都聚集起來。
此時,宋軍為國效命,光復北方失地的信心與決心已經調動起來,要打,就得給遼國一個深刻的教訓,讓他們再也不敢入關。
然而,此時的趙恆已經滿足現狀,但凡能夠偏安南方,他又何必去爭什麼幽雲十六州之地了呢。
趙恆直接派出曹利用為議和欽差大臣,前往遼國商議和談事宜。
寇準在黃河以北督戰,聽說趙恆居然派出使者去北遼談和,氣得連夜跑回到趙恆的行營。
“陛下,如今遼軍已經如強弩之末,而我軍正好氣盛,正好一鼓作氣,殲滅來犯之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