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部分(第2/4 頁)
是必經之門,這不成了魔法?!這不是告訴我們沒有別的路可走,只能心悅誠服地皈依到他的樂業門下?不然,就只能象現在這樣屈辱、無奈、怨恨、無望、詛咒著忍受打發低薪生活。你看,他把我們當作不入門入不了門只好被關在幸福之門的門外漢來對待了,我們樂不了業的人註定與幸福歡樂無緣。
我始終覺得;對於事業的態度;取決於這項事業對於一個人的吸引力;通俗甚至是庸俗一點的說法就是;一個人能夠從事業中獲得什麼樣的利益。在市場經濟社會中工作;對於現在中國的絕大多數人來講只是一個養家餬口的途徑;有多少人會把工作當作事業呢?他們對於工作好壞的評價;對工作積極性的發揚;都只是建立在所得利益基礎上的;如果工資收入豐厚;自然對工作態度積極;至少是會以一種平和的心態來面對。也就是說;如果讓這絕大多數的人樂業至上;那麼唯一的辦法就是提高他們的收入。如果一個男人成天面對自己老婆嘮叨說沒出息賺那麼一點點錢;他能夠做到樂業;那他一定是一個沒心沒肺的傢伙。對於吳為;原來我還是有點敬佩;現在也還是有點敬佩的;文筆確實不錯;一些感悟也很有道理;對於人生的價值對於做人的標準;都是有相當程度理解的;但是遺憾就遺憾在;他成了領導們的一杆槍;全篇都在講述一些大道理的同時生拉硬扯的把話題轉移到了樂業上面;散文散文;關鍵就在於形散神不散;他倒是不錯;全部散架!孔夫子怎麼說的?倉廩足而知禮儀。如果員工飯都吃不飽;老婆孩子天天嘮叨;怎麼可能做到安心樂業呢?所以我忍不住要說。吳為;你真tmd是一個傻b!怎麼就沒窮死你丫呢!!!
讓我們不樂業難樂業也無法樂業的人。也宣洩痛快痛快。這對我們來說,也是一種樂趣,老天爺開恩,各有所樂吧。可我們的樂與吳為的樂太不同了。我們的樂未免有些寒酸,窮歡樂麼,想了這麼多說了這麼多,也沒有人給我們報酬,吳為拿著年薪,樂業教育巡講有人付講課費,發表文章給稿費,出書是不是能得到版稅就不知道了,不管怎麼說。吳為還是個挺有能耐的人。
吳為擺脫了自己精神上的困境,可現實發生的道德悖論仍然使吳為陷入不解之中。從九十年代出現下崗高峰以來,陷入一種道德悖論、道德困境之中,減員裁員具有殘酷性,但如果提前退出工作崗位有比較體面的收入。就大大減少了弱化了它的殘酷性,相反,應該反思並提出人浮於事是否符合道德標準這樣的問題,有勞動能力卻甘於讓別人去養活能否心安理得的問題。如果把減員裁員和人浮於事放到一起思考就會形成一種道德困境道德悖論。這種道德悖論實質上是一種低水平的道德矛盾、道德衝突。許多有工作的人,收入並不比失業者領取的救濟金高多少,但他能夠心地坦然,靠自己勞動養活自己,而那些靠領取救濟金補償金生活的人,應有一種道德壓力。我們現在要擺脫這種低水平的道德困境道德悖論就必須提升我們自己的道德標準道德水準,需要有一種道德覺醒,自加道德壓力,形成道德自覺,激發出道德努力的精神,也就是萌發出自主自立自強的精神,有了這樣的精神鋪墊才能自信和自豪。上崗還是轉崗或者下崗,無論遇到哪種情況,只要我們堅持努力了,就可以心安坦然,這是心理上的最大收穫,培育這種道德體驗非常重要。天道酬勤,只要你勤奮了,總會有所收穫。這也應該是最為基本的道義,做人的根本,也是過去講的勞動光榮的要義。樹立這種道德觀念非常重要。可以使我們產生道德上的審美體驗。美好的東西存在於內心,才能感受美好,否則,即便你的身邊真正存在美好,也感受不到美好的存在。我們不僅要培育審美觀念,而且要有創美的意識,倡導創造三個美好,創造美好的業績、創造美好的工作環境、創造美好的人生。只知審美卻沒有創美意識創美能力,一個人就可能淪落成為貪婪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