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部分(第2/4 頁)
東西,這就是勞動精神。在哲學家們認為勞動是使人與動物區別開來的本質特徵,在父親身上表露無遺了。儘管兒女們進行了種種勸阻,都以無效而告終,只有在這時,兒女們才徹底認識了自己的父親。
如果離開父親的晚年表現,追溯到父親的壯年時代,父親的勤勞本色就更加引人注目。當然,如果不抽去後面才能敘述到的社會活動方式,就很難認識到這樣一種本色。如果不這樣區別開來,那些社會活動方式就會把事情的本來面目弄的全非,就無從發現真正的美來。
還曾記得,在鄉下生活的那個時期,父親單位距離家住地十里路,父親四季總是不辭勞苦奔走於單位與家裡之間,晚上打更,白天回到家中,冬天撿農家肥,春天播種,夏天鋤地,秋天收割。雖然兒女們已成了壯勞力,但家中的園田地多是由父親一人完成的。由於口糧不足,父親還要另外刨地種起莊稼,秋天撿糧,冬天拾柴。現在回憶起來,對於父親能夠付出這樣的勞動量感到吃驚。為什麼呢?因為父親在上班期間從來都是一絲不苟的,是信得過、靠得住的打更人,總是苛盡職守。而且常常承擔一些份外工作,比如。餵馬,收拾院子。在父親打更的二十多年裡沒有發生一起偷盜事件,並沒有因為家務勞動影響公務,正因為如此,父親總是當然的勞模。
在父親眼裡。好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在他面前出現的一大堆活計,都會一件件乾淨利索幹完的。
父親的歷史,彷彿是先驗構成的,因為父親到處都表現為勤勞;在他面前出現的一切困難,都會被他身上所特有的勤勉稟賦所征服,因此就象歷史故意安排下了這樣的活動場所,讓父親去表現。父親很少有支使兒女的時候,相反的。兒女倒是經常在父親的感召和帶動下去勞動。父親對於自己的後代產生了一種不可低估的影響。父親不僅把他的精神稟賦傳給了自己的兒女,同時也為兒女的進步成長提供了必須的物質條件。
現在,我們這樣一個大家庭,所以能發展到今天,首先就在於我們的父親,在於父親的終生辛勞。只有把父親這一切可感覺的、日常的辛勞聯絡起來,才能感到這種辛勞的真正力量所在。我們的父親,不過是中國工農勞動群眾的一個縮影罷了。在這個縮影上。力量雖然是那麼微小,因為這僅僅養活了我們這個小家庭,僅僅為我們這個家庭的後來發展提供了條件。但在這個縮影上,對於工農群眾的歷史作用、偉大力量,不是一種分明的體現嗎?不正是千百萬勤勞的工農群眾,透過他們日常的、平凡的、瑣碎的物質生產活動,構成了整個社會全部生活的物質基礎嗎?
當自己沒有真正瞭解到父親這種日常勤勞的意義,它所蘊涵的力量。沒有了解父親那種勤勞的本質時,也就站在社會庸人們的立場上,對父親這種活動採取了看不起的態度,常常指責父親,甚至用一些言辭挖苦父親,比如,沒有能耐,受人欺負和愚弄,讓兒女抬不起頭等等。這些詞語深深刺痛了父親的心。因為父親在社會上所受到的輕視和冷落,在自己的家庭,在自己勤勞養育的兒女們面前,竟然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也許,父親沒有想到,兒女不僅是家庭成員,也是社會成員,社會上的庸人之見很容易影響到自己的兒女。有時,母親也對我們說,單位的人瞧不起爸爸,說他太小氣,用嗦銅鏽來形容他,讓我想起父親,每當我做菜時特意盯著我向鍋裡倒多少油,稍微倒多點就會生氣。父親的行為又讓我聯想起當時流行的暢銷書金光大道里描寫的一箇中農,做菜時捨不得放油用筷子伸到油瓶子裡沾著豆油向鍋裡點。這樣的聯想使我有時故意多倒油去刺激父親,使用的言辭也會加碼。儘管如此,這些也絲毫沒有阻礙父親的勤勞。儘管,有時指責言辭的激烈程度,使父親一氣之下,表示不再幹這種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然而,只要困難一出現,父親便把這一切令自己辛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