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1/4 頁)
“不行,明日定要叫朱管家帶我去實地看看。” ;宋應星自言自語。
“何事讓長庚老弟如此入迷?” ;涂紹煃十分不解。自從進了信王府,每日東遊西蕩,過得十分愜意。那宋應星卻象中了魔,每天吃住在後院藏書樓裡,哪都不去。涂紹煃很不放心,來看過幾回。宋就星埋頭在成堆的書裡有時喃喃自語,有時奮筆疾書,問他十句也不見得回上一二句話。涂紹煃和他相交多年,知道他的性格,心裡不以為忤,只好搖頭苦笑著離開。今日這光景和前幾回差不多,肯定是喚不動宋應星,看來只好另找別人一起去賞花了。
“信王給我這份前人所遺手抄稿,提出使用高爐冶煉鋼鐵,想法真是精妙絕倫,匪夷所思。可惜只有大致思路和草圖,內容有所殘缺,關鍵之處總是不甚明白。應星這些時日翻閱了大量典籍,希望有所借鑑解開心中疑惑,可惜沒找到絲毫有關記述。自古以來只有炒鋼和灌鋼兩法,或是百鍊成鋼,耗時費工產量極低。若用此法能成功,鋼材便能大規模生產,其利巨大。我大明景象必然煥然一新,那是澤被蒼生的大事。對了,從明天開始我就住到冶鐵坊去,為此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以報信王知遇之恩。” ;宋應星幽幽說到,眼中充滿無限嚮往。
這年冬至時節,在宋應星和眾多工匠、田莊學徒的艱辛努力下,位於河北松棚營(今遵化洪山口)的冶鐵廠建起中國近代冶金史上第一座鍊鋼平爐。又經過數十次試驗,最終確定了鋼材冶煉工藝:平爐內分三層,上下二層大量填充由上好泥煤燒結的焦炭,中層放置生鐵加入富鐵礦石,撒上泥灰(石灰石)用作熔劑,點火燒製。歷經四天三夜,爐內溫度控制在1650度左右(測試方法是以爐內用做測溫矽藻土熔化為標準),待鋼水由奧氏體轉化為馬氏體再轉化成珠光體。此時開爐,將鋼水引到鋼水槽中,放水冷卻,煉出第一爐好鋼。後來又發現在原料中加入不同的新增劑,控制不同的溫度可以得到軟硬不同質地的鋼材。數十年後大明科學院為了褒揚已故院士宋就星的貢獻,將這種方法稱為宋氏鍊鋼法,並把泰昌元年定為大明近代工業史開端。從此松棚營鋼廠高爐林立,上空終日濃煙滾滾,運煤運鐵礦馬車絡繹不絕於路。生產出來的產品鋼質極佳,成本只及其他冶鐵作坊三成,松棚鋼開始名揚天下。
那日喝酒歸來,朱由檢就安排朱德雍去買家印書作坊。這事倒容易得很,朱德雍辦事利索,不到兩天時間在崇文門裡覓到一家關門歇業多日的印書館。朱德雍留個心眼,將印書館和傍邊緊鄰的一座空廢園子一起低價買來。朱由檢找來涂紹煃同去看了一回,驚訝地發現這間小小的印書館居然是使用明代最先進的轉盤排字,銅活字配水墨印刷。當下喊來工匠將那作坊和廢園子打通,重新修茸一新,取了個名字叫《商務印書坊》。朱由檢親自寫了店名,任命涂紹煃做大掌櫃,擇了個良辰吉日請來翰林院和京城名士剪綵掛匾,開張營業。
這年恩科在即,商務印書坊開始印些有關科舉八股就試文章、翰林院最新大作和朱子程老學說,深受舉子們喜愛,自然十分搶手,商務印書坊開始名聞京城。隨著作坊日益擴大,逐漸開印各類大型圖書,從每個學子必備蒙書、論語到詩詞歌賦、諸子百家、山經地理,無不涉獵,又和東林書院合作,印製東林學派顧憲成、顧允成等人的文章,深受喜愛。印刷用紙講究,字跡清晰,配有圖文並茂套色圖案,價錢卻十分低廉,所印書籍暢銷大江南北。涂紹煃長袖善舞,日進斗金,最偏遠的小縣城也有代銷店,印書坊日漸繁盛,天下讀書人無不以購買商務館書籍為榮。以此為基礎,在朱由檢的支援下,第二年歲初興辦起商務報館,高薪聘請當代名儒左光斗之徒史可法為主筆,數名東林高徒為編輯,打出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的辦報宗旨,模仿官報《邸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