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5 頁)
實踐了。
要想做好東坡肉,就得了解下東坡肉的歷史。
東坡肉,說白了,就是紅燒肉的一種,只不過和普通的紅燒肉用醬油上色熬製不同,東坡肉裡是不加水的,用的全部是黃酒。
所以才需要用砂鍋來烹飪,砂鍋泥土燒製,傳熱差,黃酒不會被烤乾。
但是黃酒價錢可比水貴多了,所以大部分飯店,都是用水做出來的,最後加點黃酒調味。
東坡肉,顧名思義,和歷史上的名人蘇東坡有著很大關係,卻不是像是一般人所想的那樣,是蘇東坡遭貶後發明出來。
東坡肉雖然是杭州名菜,起源之地卻是在徐州,當時任太守的蘇東坡,帶領眾多百姓,抵禦洪災,成功的挽救一城於水火之中。
洪水退後,百姓們自發的抬酒抬肉,趕來酬謝蘇大人。
結果送的人太多了,蘇東坡一看,就是醃成臘肉,也足夠吃到兒子娶媳婦了,這哪兒行啊,乾脆,取之於民,還之於民得了。
只不過人家送來的豬肉,是抬著來的,蘇東坡雖然身居高位,卻也不好使喚人手,一家一戶的重新送回去。
便想了個辦法,索性把豬肉都做熟了,然後請百姓們來領,一家一塊,十分實惠。
蘇東坡也不覺得是什麼大事,吩咐的時候就隨口說了一句,“酒和肉一起吃,叫百姓樂呵樂呵。”
結果被下人聽成了酒和肉一起燉,就這麼陰差陽錯,才成就了這赫赫有名的東坡肉。
所以東坡肉,又叫回贈肉,意思是蘇大人回贈百姓的肉。
故而這東坡肉做起來,還有一點關鍵之處。
很多酒店做的時候,都會把五花肉切成一寸見方的方丁,就如同大部分的紅燒肉那樣。
事實上,蘇東坡叫家人把肉做熟,為免分送不均,乾脆的都切成大塊,一家一塊,非常好領。
因此,東坡肉,實際上是一大塊完整的五花肉製成,而非切成了若干小塊。
蘇曼在天香樓後廚準備的一大塊豬肉上,只選了二寸見方,巴掌大的一塊豬五花肉,切成了四四方方的一塊,先用水焯過,煮出血沫。
這一塊豬肉太大,為了進味,又在上面劃了十字花,每一刀都劃到了最下面的瘦肉層,最後選了兩根長蔥,把五花肉打了兩個蔥結,彷彿禮物上的綢帶。
很久以前,做東坡肉的時候,用的不是蔥來打結,而是新鮮的稻穀,也別有一番風味,蘇曼默默的放到了心裡,尋思著,以後有機會,一定要嘗試一下。
又取了竹排鋪在砂鍋底,這是怕豬肉糊了鍋底。
把打好結的東坡肉小心的放到了砂鍋裡,拍散了姜丟進去,接著放了醬油和白糖,這兩樣是為了上色,讓最後出鍋的東坡肉色澤鮮豔動人。
最後小心翼翼的倒入黃酒,蓋上了砂鍋蓋,蘇曼又找到了錫紙,把砂鍋蓋的邊緣都密封住了。
看的阿流臉上的肌肉連跳兩下,心道,她倒是會做,酒店的那點東西,她都利用上了。
一旁的芹菜驚奇的道:“怎麼和咱們店裡做的,好像差不多?”
孫師傅恨鐵不成鋼的瞪了他一眼,小夥子看上去挺機靈,怎麼一到關鍵時刻就洩自己的底!
不過話說回來,這女孩手法麻利,看上去大開大合,實際上順序卻絲毫不亂,極為老道。
蘇曼卻不知道旁觀的人是怎樣的一番心思,她的注意力全集中到了這一鍋東坡肉上了,開著大火,等裡面的黃酒沸騰,又把火調整到了最小,將滅的狀態,這才鬆了口氣。
接下來要小火燉上一個小時,翻個面,再小火燉上一個小時,接著取出來,換了瓦罐來蒸,統共要兩個半小時,才能做好這一道東坡肉,可謂麻煩至極。
不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