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部分(第3/5 頁)
這個時候,四通投入的500萬港幣已經花得差不多了,王志東必須去找錢。
按照很多媒體的報道,這個時候王志東想到去矽谷去取經,於是,也就有了王志東在1995年三進矽谷的故事。其實不然,這三次矽谷之行,每一次都是王志東的對手公司安排,一次是IBM(當時要推lotus軟體,中文名蓮花),一次是惠普,另一次是微軟。對手邀請王志東和其他中國軟體的同行到美國參觀學習訪問,更多是希望能參與到即將開放的中國軟體大市場中的市場蛋糕分配中來。
王志東樂得其所,他正想到他從北京大學讀書時代就無比崇拜和嚮往的矽谷去看一看,學習下怎麼樣引進矽谷式的創新機制,以讓自己的四通利方能成長成一個象微軟一樣的大公司。
1995年7月王志東來到矽谷,正好趕上全球第一家網際網路公司網景上市前夕,到處都在講述網景的故事。王志東聽完網景的故事後立馬醒了過來,這就是他想要的四通利方的成長軌跡。當王志東打聽到是摩根斯坦利給網景做的融資時,他四處向朋友打聽,看怎麼讓摩根斯坦利來給他投資。這位朋友是王志東在四通利方的創業夥伴嚴援朝的多年老相識,他一聽就樂了,對王志東說:“你要找摩根,還嫌早了一點。不如先給你找個小點兒的吧。”
話是這麼說,摩根斯坦利一位高階別的合夥人還抽出一個小時專門和王志東進行了會談,談完王志東才反應過來,人家不是對自己有興趣,而是對中國市場有興趣,不過,就是在這次會談中,王志東知道了什麼是風險投資,怎麼在中國做市場,怎麼到美國上市。也就是在這次會談中,王志東開始朦朦朧朧接受四通利方不是家中國軟體公司,而是家全球軟體公司,只是其總部設立在中國而已的概念,這讓王志東從一個完全意義上的本土創業者開始逐步蛻變成有海外視野的本土創業者。
王志東還知道,投資是分層次和級別的,產業資本和風險資本的錢有什麼不同,這次會談,王志東還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自己得找個人幫他找錢,他畢竟不是張朝陽,沒有在美國生活過,也沒有相關的人脈,對資本運做方面的知識也不具備,還有一點,他的英語不如張朝陽那麼順當,溝通起來有障礙。王志東就這麼認識了馮波,時任羅伯森?斯蒂文森公司的中國投資部主管。
。。
馮波和王志東簽定了融資代理合同(1)
馮波出身名門。馮波的母親董麗惠,出生在上海一個來自寧波的富裕家庭。在1939年日本侵華的時候,他們所有的財富都化為烏有。馮波的父親馮之浚,是一名御醫的曾孫,直到1911年國民革命時,他的曾祖父都還在紫禁城內服務。馮之浚的父親,在日本侵華之前,則一直都在北京擔任路透社的主編。在日本佔領中國期間,他們全家搬到了上海。馮之浚和董麗惠在上海讀高中時認識,當馮之浚從上海大學鐵道工程系畢業後,他們很快就結婚了。之後,他們也都成為了老師。
在美國記者謝大衛筆下:馮之浚是個讓人尊敬的中國老派知識分子。他有一頭厚密、向後梳的白髮。雖然他已60出頭,但體格還算強健,身軀已有點駝,臉上戴著一副厚重的玳瑁框眼鏡。不管是討論文學、歷史、藝術或綠茶,馮之浚都是口若懸河而且堅持己見,從毛澤東、克林頓、孔子到《紐約時報》,他似乎總是能夠引用得當。
馮之浚後來進入中國科學院上海科學研究所,成為一名很有聲望的經濟學家。馮之浚也加入了*同盟,最後擔任了這個*黨派的副主席,如果不是在某一次政治風波中發表了過激言論,他本來可以更進一步成為費孝通先生的接班人。馮之浚交遊廣闊,結識了許多國內外科學界乃至政界的大人物,其中對馮波意義最大的是一個叫王安琴的美國心理醫生。
王安琴在19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