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部分(第3/5 頁)
幾乎每一個日本人都會參拜神社,特別是出生、結婚和死亡時,肯定都會和神社打交道,哪怕他本人是其他宗教的信徒,因而幾乎每個人都被視作某一神社的“氏子”。…;
在這個意義上,掌握了神社神道,就等於掌握了全體國民。因此,戰前,日本軍國主義當局以神社神道為主體建立了旨在對國民進行思想統治的“國家神道”。二戰結束以後,佔領日本的盟軍總部為了防止軍國主義復活,於1945年12月向日本政府下達“神道指令”,廢止國家神道,實行政教分離。
鑑此,大日本神祗會、皇典研究所等神社神道團體於1946年2月14日共同設立了非國營的宗教法人——神社本廳。它以奉天皇祖神天照大神為主神的伊勢神宮為本宗,以“尊奉神祗恩德,謀求神社興隆,宣揚神道,作興道義”為宗旨,在全國各個都道府縣都設有支部—神社廳。
至2000年2月末,它已經下統分佈於全國各地的近80100家神社或團體,擁有神職人員27500人約佔全國神社總數的98%。它的法人代表叫“統理”,決策機構是由神職人員和“氏子”(即信徒)中選出來的代表組成的“評議員會”,執行機構為理事會。
而教派神道則不同,它們是源自產生於江戶時代後期的新宗教,明治政府先後布批准這些新宗教和其他教派等13個教派為“教派神道”,俗稱“神道十三派”。這些教派的特點是,各個宗派幾乎都有明確的教義和教規,以及嚴密的組織,名稱上幾乎都有一個“教”字,顯示了它們具有一定的獨立性。
二戰結束以後,原十三派除了一些教派退出以外,餘者組成了作為教團的教派神道聯合會。1964年,教派神道聯合會所屬的分支教派已達80餘個。至2000年12月末,教派神道共有信徒361萬人,擁有教會等法人團體5860個。
教派神道的信徒數量雖然遠不能與神社神道相比,但在日本社會仍然佔有一定地位並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
此外,還有一種流派叫做民俗神道,不過這種流派無嚴密組織,是農民自己祭祀農事和路神。祭拜的“神”差不多都是些山精樹怪,也就相當於中國的yin祀,所以不入主流。
然後就是佛教。
對於日本來說,佛教雖然是外來宗教,但是現在已經徹底本地化了。它的歷史卻非常悠久,在日本封建社會的發展大體上經歷了盛行傳統佛教階段(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和盛行新佛教的鎌倉時代等兩個階段,到江戶時代和明治維新以後進入了低潮期,二戰以後又逐漸有所發展擴大。
目前日本佛教在全國共有約8萬個寺院或佈教所,神職人員20幾萬,分別屬於各個宗派,其中有90%以上屬於全日本佛教會及其下屬的宗派、團體。全日本佛教會是日本佛教界惟一的聯合體組織,下屬團體達100餘個。
共有佛教信徒接近一億人,其中天台宗系統300多萬人;真言宗系統1000多萬人;淨土宗系統約2000萬人;禪宗系統300多萬人;日蓮宗系統接近2000萬人;奈良佛教系統接近100萬人;未加入全日本佛教會的所謂“單立宗教法人”中的佛教信徒(如創價學會等)接近4000萬人。
然後就是基督教系統。基督教這個外來宗教在日本的發展歷程可謂一波三折。它既受到過殘酷的鎮壓,也受到過有力的扶持。日本國民對這個宗教似乎頗有親近感,越來越多的青年人願意在基督教的教堂舉行婚禮就是一個明證。但是,正式接受洗禮加入基督教的信徒卻不見增加。
日本基督教聯合會的團體會員共有60個,其中最大的是天主教中央協議會。日本基督教協議會則主要是新教的全國性組織,擁有33個正式或準正式加入的團體會員,其中最大的是“日本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