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部分(第2/4 頁)
大概,在感慨李世民帝王心術了得的同時,也暗自心生警惕,他可不想成為別人的槍桿子,哪怕是自家老爺子也不成,逼廢太子的惡名還是讓別人去背好了,李貞可不想擔上這個包袱的。
李貞哈哈一笑道:“好,就按先生的意思辦,且看本王拿出些手段來,定要叫這個獻俘儀式風風光光地,要立威就徹底立個夠好了!”
午門獻俘?呵,大錯特錯了,無他,長安城中的太極宮並無午門這麼個門,唐時的獻俘儀式全都是在承天門進行,應該稱為承天門獻俘才是。皇城十門,就軍事意義來說,玄武門首當其衝,是最要緊的一門,可說到政治意義,那就得數承天門了,道理很簡單——承天門位於太極宮南牆的正中,是太極宮的正門,唐時皇帝每有重大活動時都在此門進行。
貞觀十六年正月初一,風停雪歇,久違的日頭悄然躍上了天空,照在人身上暖烘烘地,煞是舒坦,值此新春佳節,滿長安城裡喜氣洋洋,歡聲笑語不斷,從南城門到承天門,整條南大街兩端擠滿了長安城的百姓,而承天門上更是冠蓋雲集,滿京師夠品級的皇親國戚、文武重城赫然全在門樓之上,圍繞在一代大帝李世民的身側,而那些品級稍低的大臣們就只能在城門樓下站著,儘管天冷得很,可卻無一人口出怨言,大傢伙都在等著李貞所率的凱旋之師的到來。
巳時正牌,一陣激昂的鼓聲響起,南城門外一陣騷動油然而起——凱旋之師到了!當先一名銀盔銀甲、手提亮銀槍,**雪龍駒之威武戰將正是大唐新戰神李貞,緊隨其後的一千騎兵整齊地四人一列,各自手舉長槍,如林般的長槍斜指長空,銳利的槍尖在陽光下閃爍著刺目的光芒,人人面色肅穆地走入了南城門,其後是五人一列的兩千步兵方隊,所有的步兵全都空著雙手,只是那種踏正步的姿勢卻顯得格外地威武、雄壯,再其次是一大群扛著各色軍旗、垂頭喪氣的薛延陀戰俘,而後又是一個兩千人的步兵方隊,全軍上下步伐整齊,但聞踏步聲,卻聽不到一絲的話語,這一剛露面頓時引來了圍觀民眾的喝彩聲不斷。
“舉槍,敬禮!”整支隊伍剛走到承天門前,李貞運足中氣高呼了一聲,霎那間,騎兵佇列中如林般的長槍齊刷刷地直立了起來,與此同時,一千騎兵同時發出了山呼海嘯一般的戰號聲:“大唐威武,大唐威武、大唐威武!”千餘人的吶喊聲整齊劃一,就如同出自一人般,緊接著,但見李貞手中亮銀槍一揮,一千騎兵突然散了開來,頃刻間在承天門前的小廣場上圍成了一個警戒的圈子,手中的長槍一律直指天空,人人肅穆而立。
就在騎軍剛布好陣型的那一霎那,踏著正步的步兵方隊也正好踏上了小廣場的邊緣,隨著李貞一聲號令,兩千步兵同時抽出腰間的橫道,同樣是刀尖斜指天空,腳下步伐不亂,兩千張嘴同時呼喝起唐軍的戰號來,一待整個步兵方隊全部踏上廣場,但聽李貞一聲斷喝:“立正!”霎那間本正在踏步而行的兩千步兵齊刷刷地停住了腳,收刀入鞘,動作整齊不說,還乾淨利落得很,顯示出良好的訓練水準。
隨在步兵方隊身後走進小廣場的那千餘名戰俘剛一踏上小廣場,李貞一聲斷喝:“獻旗!”,就見千餘名手持各色軍旗的戰俘們四人一排地走到城門樓下,將手中的軍旗全都拋在地上,黯然退到一旁,千餘軍旗立時堆成了老高的一坨,最後一名身著萬夫長服色的戰俘手持著一面薛延陀大都督大度設的帥旗走到了城門樓前,單膝點地,磕了個頭之後,將帥旗用力地拋上了那一堆軍旗的頂端。
最後踏上廣場的那兩千步兵方隊同樣是拔刀行禮,不過呼喝的卻不是戰號,而是“榮耀吾皇!”隨著這聲“榮耀吾皇”響起,早先便已排列在小廣場上的三千將士同聲三呼萬歲,聲音整齊劃一,響徹雲霄。
震撼!新穎!此次獻俘儀式參與的人並不算多,連戰俘加一塊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