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1/2 頁)
醒д叨越�5 000例心腦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時間進行分析,發現有2/3的病人死亡時間發生在早晨6時至8時。我國也有類似報道。那麼為什麼早晨更容易出現腦血管意外呢?
有研究認為,一方面,人體在早晨交感神經興奮性較高,人體兒茶酚胺和纖維蛋白原的活力、紅細胞壓積、血液的黏度均相應增高;而經過夜間長時間的睡眠,人體內的水分隨呼吸道、面板和便溺等丟失,其間沒有任何液體的補充,因而使血液濃縮,血液的黏稠度更大。另一方面,人體血壓具有明顯24小時節律性的晝夜波動。人夜間入睡後機體較為放鬆,血液流速減慢,血壓相對自然平穩下降;而在早晨人體血液中的腎上腺素和去甲腎上腺素水平均較其他時間高,這兩種激素會引起血管收縮,使血壓升高。
因此有專家提醒,當早晨血壓偏高時,要保持平靜,起身動作要平緩,頭腦不能緊張;如果緊張,可以在床上平躺一段時間,讓身體安靜下來再起身,也就是“賴會兒床”,或在床上適當活動一下四肢和頭頸部,使四肢肌肉和血管恢復適當的張力,使血壓下降,這樣有利於預防腦卒中的發生。
故事連結
小王在一家市級醫院急診科實習,每天凌晨接診的大都是中風病人。他不解,就問帶教的王主任。王主任告訴他說,清晨確實中風發病多,一些病人家屬告知,病人大多頭天晚上還好好的,早晨一覺醒來,發現一側偏癱,甚至神智昏迷、失語、嘔吐,來醫院一檢查就是中風。
那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帶有一定規律性的現象呢?這主要和夜間心跳相對緩慢,血液流動較緩,或者夜裡出汗導致水分流失,血液較白天黏稠有關。正因如此,所以夜間發生的中風多以缺血性中風為主。
王主任告訴小王,為了預防這種中風,對於有中風危險的老人,在睡眠前最好不要太疲勞、出大汗,而且被子不要蓋得太厚,否則會增加血液的黏稠度。此外,臨睡前可適當喝點淡鹽開水,或半夜起床小便時適當地喝些白開水,使血液得到一定的稀釋,也可以平時吃些活血化瘀的中藥。另外,夜裡起身動作要輕緩,地面和鞋底不宜太滑,以防摔跟頭。睡姿不要固定一側,防止引起頸內動脈受壓而引發中風。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定期輸液預防腦血管病能管用嗎?
在全國很多地方,有不少人採用定期輸液的辦法來預防中風,還有的人在四十來歲時就開始定期輸液。特別是到了秋末冬初,一些中老年人紛紛到醫院要求輸些疏通血管的藥物,以預防腦血管病發作。這種以輸液來預防腦血管病的做法已有十多年了。
目前中老年人預防性輸液主要是輸一些活血化瘀、降低血黏度、抗自由基及血小板聚集的藥物。這些藥物從理論上講可能對防治腦血管病有一定作用,但是一個治療方案的確立往往需要長期積累資料。目前臨床上使用比較久,且得到臨床公認的輸液藥是中藥製劑脈絡寧、血塞通等。但需指出的是,輸液首先是安全第一。近年屢有對於中藥針劑使用後出現嚴重副作用,甚至死亡的報道,所以醫生在選藥時一定要以藥物的安全性為選用的前提。還有,過去一般認為活血化瘀藥可以用於缺血性中風,而對於出血性中風往往不大主張使用,認為用了以後會導致進一步出血,現在這種看法受到質疑。中醫素有“血一離經,即為死血”的說法,所以主張出血也可用活血化瘀藥。近年在外科手術治療腦溢血方面,西醫即大膽用蚓激酶等溶解血塊的藥(效能相當於中醫活血化瘀藥),效果很好,從中可以受到啟發以中西匯通。另外,活血化瘀藥也並非靜脈給藥才有效,口服給藥效果也很好,為什麼一定要強調從靜脈輸液給藥呢?能口服就不補液,這是西藥給藥的一個原則,千萬不能迷信靜脈給藥而忘掉這一原則。
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