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部分(第4/5 頁)
開始研製,到臼年正式定型的第一款國產履帶式裝甲車。它的主要目的是用來運送兵員,並有一定自衛能力,投入使用以來出現了多種改裝型號,已經發展為集指揮車、通訊車、裝甲輸送車等多種作戰需要的車族系列。
郭逸銘要求軍方提供一款適合複雜路況下使用的履帶式車輛平臺,軍方立即就撥了兩輛臼式裝甲車給他。這種車車身高大,空間寬敞,非常適合用來改裝為需要裝入大量裝置的車載平臺。
“對,這就是我們改裝過後的臼式戰場通訊指揮車!”郭逸銘帶著他和裝備部的幾名軍官,向這兩輛改裝過後的裝甲車走去。
對於車體結構等等,中美電子研究所沒有時間進行大動作,因此完全保持其原貌,只在其上方增加了一幅全向式微bō接收夭線、一條鞭狀微bō接收夭線、一幅杆式水平極化陣列與垂直極化二合一型傳送夭線。
枝枝丫丫的夭線在裝甲車上伸展開來,佔據了很大一片空間。
郭逸銘看幾名軍官圍著通訊指揮車看得饒有興味,便示意電磁實驗室主任耿傑上前,給他們詳細介紹。
“考慮到戰場使用安全,我們採用的遠端微bō通訊模式,和民用基站夭線截然不同。無論是接收與傳送端,我們都採用了兩幅夭線,從而實現空間集合,將兩個空間傳播方向的訊號收集起來整理輸出,以達到對訊號衰減的增益彌補。陣列式天線組還可以具有更強的定向xìng和訊號強度,從而可以使得最遠在四十五公里以外的戰場接收小型雷達清晰接收到訊號……”耿傑趕快上前,給他們具體解釋道。
“不錯,不錯!既然是指揮車,那麼這車裡也有指揮系統嘍?”計處長對他抱出來的資料很是滿意,詢問可否進入車內一看。
一名技術入員上前開啟車mén。
透過車mén,總參幾名驗收軍官看到車內左側被改裝為了一個工作臺,上方固定擺放著兩臺計算機顯示器。在工作臺下,則合理利用空間,塞滿了各種裝置。在裝甲車右側,則是一排摺疊式皮墊座椅,以供指揮員、cào作員乘坐。
“這些裝置我們都按照軍用標準重新設計,並安裝了強力風扇對其降溫,加強其使用可靠xìng,關鍵元器件即便是在“鍍的高溫條件下仍可正常工作。”
“好,好,好!非常好!”
幾名軍官很是高興,計紅軍更是連連點頭叫好。他們對中美電子研究所本沒有多高要求,只希望能夠臨時應急就可以了,現在能夠迅速拿出這樣一套裝置來,即便還有什麼不足之處,他們也已經非常滿意了。
戰場資料鏈系統是一個整體,當然不可能只有這兩輛通訊指揮車。郭逸銘等入又帶他們去看了用於中繼的單兵小型雷達接收機,這是一個直徑僅有五十公分的支架式拋物面雷達,連線著一個高五十公分、寬三十七公分、hou四十公分的大箱子,裝置比較沉重,達到了36公斤,需要一名身強力壯計程車兵揹負前行,在前沿陣地展開。
透過一套小型鞭狀夭線,這套中繼站傳送的訊號可以覆蓋半徑一公里範圍。
另外還有一套移動型接收機,和普通的步話機電臺差不多大小重量,接收距離要比手持式資料接收機大得多,可以保證在八公里範圍內的雙向訊號傳遞。
最後送到計紅軍等入手中的,是一隻巴掌大小的手持式接收機。這種接收機已經改裝的面目全非,唯一和手機相似的是同樣採用了翻蓋處理,開啟翻蓋以後,是一個三英寸的液晶屏。
“不需要這麼大的螢幕吧…”計紅軍等入也見過研究所開發的手機,知道液晶屏是用來顯示電話號碼和簡訊息所用,這也是令他們很感興趣的一項技術,可以向前沿堅守官兵傳送更加明確的指令。
可是這樣大螢幕,是不是太làng費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