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部分(第4/4 頁)
御沙俄,抵禦侵擾。
然而此前後沙俄的入侵卻從未間斷過。
明代崇禎五年,沙俄擴張至鮮卑利亞東部的勒拿河流域後,建立亞庫次克城,蓄勢圖南,自此不斷武裝入侵黑龍江流域。十六年即清崇德八年夏,沙俄雅庫次克的武裝勢力沿勒拿河下行南侵,於冬越過外興安嶺,侵入達精奇哩江流域四出搶掠,在無糧可搶的情況下竟殘忍殺食達斡爾族人半百之數。
自此俄華入侵還擊互有傷亡,經過窮邊各族多次打擊,順治十七年,侵入我國黑龍江流域的俄軍暫被肅清。然而沙俄軍卻退到雅克薩築城修堡,虎視遼東。
清政府同沙俄反覆交涉無濟於事,康熙帝在完善備戰之後親自出兵征討。此間節節連勝,沙皇向清帝乞撤雅克薩之圍,康熙應允,准許沙俄軍殘部撤往尼布楚,清軍後撤至愛琿。
兩國開始就邊境談判,俄國沙皇秘密訓令使團:“兩國應以黑龍江為界,否則就以左岸支流比斯拉特河或結雅河為界,再其次以雅克薩為界。但俄國在黑龍江及其支流有通商的權利”。
康熙帝諭令:“尼布楚、雅克薩、黑龍江上下,及通此江之一河一溪,皆我所屬之地,不可少棄之於鄂羅斯”,照此“畫定疆界,準其通使貿易。”
後經兩國多次協商於康熙二十八年七月在尼布楚正式開始談判。但在談判期間準噶爾部領噶爾丹叛亂,為應付國內變亂,也為換取邊疆的穩定,清廷在有著絕對軍事優勢的情況下做出讓步,與沙俄簽署了清朝與外國的第一個正式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
其中就有三次派遣使團去北京尋求未果,被沙俄稱為“期待已久的最大利益”——“去北京進行自由貿易”的條款。
清朝收回了被俄國侵佔的部分領土,阻止了俄國對黑龍江流域的侵略。俄國由此合法佔有中國的尼布楚地區。清朝准許俄國商隊每隔三年來北京一次,每次不得過二百人,免稅貿易八十天。俄國政府的商隊,由此得以向中國傾銷西伯利亞的皮毛,並採購茶葉、緞布等運回本國。
“俄國在雅克薩城所建城障,應盡行除毀,俄民之居此者,應悉帶其物用,盡數遷入俄境。
兩國獵戶人等,不得擅越已定邊界。若有一、二人擅自越界者,立即械繫,遣送各官吏,審知案情,當即以法處罰。若十數人,相聚或持械捕獵,或殺人搶掠,並須報聞兩國皇帝,依罪處以死刑。既不以少數人民犯禁而備戰,更不以是而至流血。
此約訂立以前所有一切事情,永作罷論。自兩國永好已定之日起,嗣後有逃亡者,各不收納,並應械繫遣還。
現在俄民之在中國或華民之在俄國者,悉聽如舊。
自和約已定之日起,凡兩國人民持有護照者,俱得過界來往,並許其貿易互市。
和好已定,兩國永敦睦誼,自來邊境一切爭執永予廢除,倘各嚴守約章,爭端無自而起。”
然而沙俄卻並未因此而消停,一再於邊境鬧事,雍正帝時一再敦促,另談邊境界定,簽署了《中俄布連斯奇界約》。中國再次在各種因素下以大片疆土換來短暫和平,此後百年,中段邊境基本無事。
這種侵擾與貿易並存的關係直至本故事時,沙俄支援阿古柏、白彥虎分裂西疆,左宗棠出征西疆而止。也隱隱埋下了甲午海戰、日俄戰爭的伏筆。
一八五一年七月二十五日,中俄簽訂伊犁、塔爾巴哈臺通商章程十七款,中國開放伊犁與塔城,允許俄商在上述地點貿易免稅,給俄國以重大的特權。
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沙俄趁火打劫,瘋狂地掠奪中國大片領土。
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沙俄積極向黑龍江一帶伸展勢力。一八四七年,籌建“後貝加爾哥薩克軍”,�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