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4/5 頁)
獸的日子裡,一些玩家將一切的憤怒都投射到了那些對《魔獸世界》有批評看法的人身上,只要你批評魔獸、批評遊戲,人肉搜尋、網上謾罵、電話威脅等,都可能會接踵而至,讓所有對網路遊戲有所擔憂的人加深了憂慮。特別是這種“話語暴力”集中呈現為毫不講理、一味進行人身攻擊卻又很少在真正意義上進行觀點與觀點之間的反駁,更顯得素質低下,令人擔憂。而在另一方面,據媒體報道,玩不了魔獸的玩家為了洩憤,曾經5000人同時登入網易《夢幻西遊》的伺服器,結果造成《夢幻西遊》7個伺服器全部癱瘓。“話語暴力”正在向“行動暴力”轉變。沒有魔獸難道天就塌了?不玩遊戲的人大多無法理解少數玩家的不理智行為。
而一旦設身處地去了解一番,又是如何呢?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副市長劉敬民在2010年“兩會”期間對媒體說的話頗為中肯。為了調研,他專門到網咖親身感受了“網民”的樂趣。“一般的網咖是3到4塊,我們家那邊是6塊錢一小時,我就在裡面玩了一小時魔獸,一種網路遊戲,註冊之後都有個虛擬身份,然後打小怪物升級,還可以組隊參加,牧師、弓箭手協作。”劉敬民說,“青少年在這裡能夠享受個人英雄感,組隊還可以讓比較孤獨的孩子有團隊感。這都是現在青少年比較缺的。”劉敬民表示,有些網咖確實對青少年有危害,他可以理解某些委員關閉網咖的提案。不過劉敬民強調,要了解青少年在網咖裡玩遊戲追求的是什麼,如何尋找合適的替代品。
然而以《魔獸世界》為代表的網路遊戲真的是“毒品”嗎?如果僅僅從有青少年喜歡玩遊戲來判斷,那麼看電視豈不是更嚴重?如果說暴力、*,電視裡也有,電影中更多——《阿凡達》更加暴力,同樣為了購一門票而讓人瘋狂,為何沒被叫做“毒品”?如果說遊戲導致玩家性情乖張、用極為惡毒的語言攻擊他人,那很多人在網上攻擊電影、電視節目或演員的語言其實更為兇狠,為何單單是網路遊戲、單單是《魔獸世界》被視為“毒品”和洪水猛獸?這或許與公眾輿論以及媒體對遊戲的固有偏見和不理解有關。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少數派報告成多數人罪狀(1)
透過媒體的放大,原本只是極少數玩家的不理智行為,卻強加給了所有的遊戲玩家。在2009年最炎熱的時候,媒體關於網遊玩家是否是網路暴民的討論也進入到白熱化階段,而結果幾乎沒有任何懸念——以500萬魔獸玩家為代表的網民被烙印上了“網路暴民”這一不公正的標籤。
同時,另一個現象的出現也在加深這種印象。當2009年7月30日《魔獸世界》再度開啟之時,網上對於批評魔獸者的謾罵和攻擊突然落入谷底,一切都好像從來沒有發生過一樣。這被理所當然地理解成大部分攻擊者再度回到《魔獸世界》之中,忘我地遊戲,無暇他顧,也再一次用“事實”向大眾輿論證實了攻擊者大多是魔獸玩家,證實了這部分攻擊者在攻擊過程中的素質低下。
然而事實未必如此。
夢夢,成都某大學的老師。2009年7月,我應某企業邀約去四川,藉此機會,和這位老朋友在成都的一家咖啡館裡有了第一次現實接觸。
“魔獸決不是毒品,遊戲也不是。拜託,這不過是一個遊戲。”夢夢的開場白讓我有點吃驚,“像我這樣的大學老師,愛玩魔獸的大有人在,我們院裡就有好多,基本上35歲以下的都是,從哪裡可以看出玩家素質低下呢?”一邊品嚐著卡布奇諾,一邊慢條斯理地說著這些話的夢夢,是一個氣質型的甜美女孩。30歲的她,北大研究生畢業後就到了這裡。據說當學生中有人知道她好玩魔獸後主動移服去“接近”她,甚至於在掛科之後,還計劃用遊戲金幣和裝備“賄賂”老師,結果被她嚴詞拒絕。
“現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